在特别的日子23
这里的疫情六天查出一百万,创了新高。听到这个数字,我无动于衷。这个反应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好像我已经不是我了。
我为什么这么平静?是的,我们,至少是我自己已经不关注疫情了。好像习惯了。该出去就出去,出去习惯性的戴口罩,和人们保持距离,使用消毒液,还特别的戴一次性手套。就这样,不就是生活里加了点内容吗,习惯成了自然[
阅读全文]
移民的故事:黄教授
作者:太行山
和黄教授是在芝加哥大学的奥林匹克运动场认识的,是我来美国最早认识的人之一,另一个是她的老伴谭教授。黄教授个头矮小,瘦巴巴的特别精神干练。穿着普通,灰白的齐肩短发,走路急急匆匆,目不他顾,腰板笔直挺胸,双膊前后摆动快且幅度大,来去像一阵风。她进到运动场一扬手和我打个招呼,就调转身子倒着走起来。走的[
阅读全文]
马莲花开了(下)
我和马莲是有缘分的,这个缘分起源于我小时候的顽皮。年少时喜欢掏鸟窝,每逢夏季麻雀孵出了小鸟,把那还没有长出羽毛的浑麻不溜溜(故乡俗语,就是书本里说的雏鸟)的小鸟儿捉回来,放到一个用茭简简(故乡俗语,就是高粱穗的杆)做成的笼子里。小鸟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蚂蚱,我们每天都要去河滩上拍蚂蚱。那是一种故乡特有的蚂蚱,其他地方[
阅读全文]
遥寄五月五作者:太行山
村头五月苇叶长,
爹娘手中粟米香。
家家门头挂艾草,
户户煮粽过端阳。泉边马莲年年开,
异域日久也故乡?
无端忆起平生事,
终觉疼我唯爹娘。壬寅年五月初四[
阅读全文]
移民故事:蔺先生
蔺先生台湾人,年龄和我相仿。他总是穿着牛仔裤夹克衫,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老自行车,总是戴着一顶棒球帽,总是来去匆匆。低头走路,少言,一个十足的寒酸农民形象。可是大错,他是当地的首富,人们都这么说。到底怎么个富法,说法不一,有的说有几百万,有的说有几千万,也有的说资产过亿。
他拥有好几套房产,都在芝加哥大学的心脏地[
阅读全文]
初中生活点滴--读小说
作者:太行山
学校有个图书室,有一些书籍,大都是搞革命题材的作品。通过这个图书室,我阅读了几本书。
当时有个流行语:《林海雪原》《苦菜花》,读了《青春之歌》放不下。可见这三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三部作品我都读过,而且不止一遍,都是在中学读的。《林海雪原》写军人剿匪的故事,作者曲波;《苦菜花》写农民[
阅读全文]
一道小学数学题的答案
作者:太行山
上小学的时候做过一道数学题,题目是说一列火车经过一座桥,题中告诉了火车的速度,告诉了每节车厢的长度和经过这座桥的时间,让求出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当时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解出的答案是一百多节,对于这个答案大家都说不可能,最后老师的结论是题目错了,于是不了了之。
题目错了。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
阅读全文]
马莲花开了(上)
朝阳夕照人已老,岁岁年年马莲开。
小区的马莲花又开了,默默的,在众多的花群中不显山不露水,安安静静的,沉沉稳稳的,似乎有一块朦朦胧胧的神秘面纱掩在她的心头,如果轻轻地靠近她,就有盈盈的清香给你送来。
每当看到马莲花,就有记忆到来,把我引回到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居住的故乡。故乡是有马莲花的,河滩上,地头边,到处都[
阅读全文]
香脂油烙饼
作者:太行山
故乡的春节有三顿饭全村吃得是一样的,腊月二十八的接年“莜面油饺饺”,除夕的“拢火糕”和大年初一中午的“翻身烙饼”。
大年初一的翻身烙饼有用胡麻油烙的,有用黃芥油烙的,而香脂油烙出的最具特色,尤其母亲烙的香脂油烙饼实在可口,那饼的味道,母亲那制作香脂油烙饼的情景一直清晰的留在心中。过程[
阅读全文]
穷干净富邋遢
在故乡时常听到父辈们说的一句话:穷干净,富邋遢。那时只是当作耳旁风,也不多问,也不思考。可是,却没有忘记。后来时不时就想起来,思来想去这‘穷干净,富邋遢’和我生活中看到的现状怎么也联系不上。那日子相对穷的家里并不一定干净,那日子过得相对富裕的家里也不邋遢。反而困难的人家家里倒是比较脏乱差,富裕的人家家里一般都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