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贾忠贞(6011)
【情系科大】编者按:本文作者贾忠贞一家是科大之家。先生王松桂是科大6011(数学系)学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科大1970年下迁到合肥,1971年作者也随迁合肥,任教科大数学系,教授非数学专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数理统计等多门基础课程,并著有《矩阵不等式》一书。作者的两位女儿均[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科大给我留下了什么?
陈克强(6234)
我是仰慕中国科大的大师之名于1962年考入科大的,1968年毕业,整整6年。但在科大真正读书只有三年(后三年搞“四清”和文革),但当时中国科大的大师们如严济慈的“学问,学问,勤学好问”,钱三强的“有所不为才有所为”,华罗庚的“读书要由薄[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建校初期的回忆
红专并进放高歌,校庆师生论治学
孟广耀(6008-4)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面简称中国科大或中科大)在北京玉泉路19号宣布成立。我有幸是其第三级(1960年入学)学生,于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与母校共呼吸同命运至今。现[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忆中国科大“5912”
王溪松(59l2)
我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第二届学生,是母校创建初期在北京培养的第二届毕业生。“5912”班级只是中国科大数千个班级之一,尤如一个细胞,经母体孕育,承载着母校的遗传基因。[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为了生物系的发展
寿天德(5912)
出国不仅是为了提高业务
1980春节刚过,我就飞往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开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派赴美访问学者的历程。
在旅途上,作为生物系第二个公派出国的学者,我为自己定出了三个目标:一、努力学习,做好科研工作;二、利用好难得的语言环[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我的大学
居悌(5902)
作者按:《自说自话》,2010年,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我的大学》,是其中的第二章,共22篇,记述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生活片段。《自说自话》全文,也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浏览,博客地址是:http://b[
阅读全文]

第一次见到“大前门”
严家祺(591)
人生像是乘火车一样,从一个站台上车后,在车厢中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不同人在不同站台下车。一些人给人们留下了良好印象,下车后,令人怀念;一些人在同一节车厢相遇时,发生了冲突,但一旦下车,再次遇见的机会很少。就是父母,从我们上车时在一起,当他们下车后,往往就再也没有见到。一般来说,家庭成员,构成自己[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匿名科大人
关于知识分子拒绝国外的优厚生活,拼命要回来鞠躬尽瘁的故事,我们已经可以背出很多了。钱学森同志吃马粪装疯卖傻,一个人能顶五个师的光辉事迹,成为佐证知识分子应该如何报效祖国的标配的事迹。
说实话,我一直没有查出这种桥段到底出自于哪个小说家之手。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学成归来没能为祖国报效,却被祖国报销的事[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五十八年忆科大
黄婉治(5812)
我于195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9年离开科大,在科大学习、工作了31年。如今58年过去,科大依然在我心中。在那里我度过了我的青年、中年时光。虽然我目前在休斯顿的BaylorCollegeofMedicine工作,我仍然以科大人自称,为科大人自豪。
一.建校初期
1958年中央领导决定要搞“两弹一星”,舆论也大[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从核能到核电》校友新书序言摘选
王喜元(5901)
我是在家乡参加勤工俭学劳动中得知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我就读的高中是河南省南召县第一中学,当时学校条件差,经费少,学校十分重视勤工俭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既帮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又帮困难学生挣一些钱,补贴学费,张纪功校长和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