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感受科大
姚新(770)
谢谢唐书记的介绍。唐书记让我来做这个报告,这种报告我从来没做过,而且,“科教报国五十年”,题目非常大。为了照顾我,他出了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感受科大》。下面我来讲讲当年我在科大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3月份,我们到了合肥[
阅读全文]

我也是科大人
陈孝君(6533)
序
公元1965年8月25日,精英聚科大,其中有陈某孝君,家境各异,所求甚同,要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考科大。各路英豪壮志凌云,玩命苦读,志同道合,气氛融洽。
文革
1966年6月,大同未果,受命还京。
毛主席诏:“炮打司令部”;刘主席派工作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批三家村(邓、吴[
阅读全文]

感恩科大报效祖国
──记中国科大6532班
6532集体撰写
1965年8月,我们24位同学满怀科学梦与报国心,从全国各地来到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6532班。我们6532班在中国科大求学五年中历经文革四年。1970年7月,我们怀着遗憾与失落,告别中国科大,离开6532班,从安徽马钢一铁厂,奔赴基层、边疆、厂矿、农村(“四个面向”)。迄今四十多年过去[
阅读全文]

我的母校中科大
陆宗伟(643)
我是中科大643的学生,也就是1964年入学,近代化学系(即三系)的学生,正规的学业只完成了两年基础课,后来就被卷入了万劫不复的文化大革命,直至1970年,才分配工作,在科大整整呆了六年!虽然社会上对我们这两届大学生颇有非议,但我觉得,尽管我们中只有少数人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既定方向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两院院[
阅读全文]

永难忘却的记忆
还爱霞(6424)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大地震,其后又于3月22日发生了7.2级强震。那时我们是地球物理专业大二的学生,还在上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知识。地震发生期间,二系全系都在北京海淀冷泉密云水库引水工程工地劳动。7.2级强震发生后不久就接到科学院的通知,要调我们全班到邢台震区参加现场地震工作。
3月26日凌晨,[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首都民兵师无后座力炮方阵训练记实
朱天相(636)编辑
王祖德(6361):最近各(微信)群热炒九三阅兵的照片和视频,我发一张当年我们在校时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民兵阅兵训练时的照片。比较一下,颇有意思。记得有一年通过天安门时,我校方队都穿了黄色翻毛军用半高腰皮鞋,正步走时咔咔作响,很是威风[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为母校六十华诞而作
郭于军(6266)
我是北京101中学的优秀学生,1962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当我跨入校门时,看到校门上方有一幅横标写着“欢迎你!祖国未来的科学家!”,心中油然荡起报效祖国的激情。
[
阅读全文]

从报考科大说起
林钟光(6262)
1962年中,我高中毕业,面临高考和填写报考志愿。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十分幸运的是,中国科大录取了我,圆了我的大学梦!
在众多高等院校中,我为何选择报考科大?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哥哥林钟声。
科大创建于“大跃进”的1958年。我哥哥是科大58级首批1634名新生之一,他就读于高分[
阅读全文]

《科大瞬间》编辑部|方励之专辑
[编者按]严济慈(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字慕光,浙江东阳人。法国国家科学博士,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作者导读]严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没有(也不能)去追悼行礼,没有(也不能)献上一支告别的白花。但是,我相信,严先[
阅读全文]
关于“人才出在62级”
华新民(625)
62级同学入学后,即传出“人才出在62级”的说法。这个说法,从其口气来判断,应该出自某个老一辈的科学家之口,一般认为可能是严济慈或华罗庚所说,但是至今无从考证。只能从他们二位对于62级新生表现出特别的欣赏和亲自授课的热情看出来,比如严济慈自告奋勇给62级新生上普通物理课,华罗庚给数学系62级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