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题舜山后牛迹石》 【唐】魏璞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¹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² 纪凤仪同美³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注】 1.福衡,福有保护的意思,福衡指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2.诗中“喘月”,即吴牛喘月之典,吴地之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吓得喘息不止。 3.凤仪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硃凹雨涧》(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赤石如霞自一坳石迴飞瀑喷松梢峰腰曲曲盘丹谷¹雨后琅琅起卧蛟欹耳故堪高士枕论诗偏许布衣交只今解得流泉意别有幽情避世潮【注】
1.欹耳,侧耳之意。摘自《毗陵高山志》《硃凹¹雨涧》(新韵)梁溪渔夫血色巉岩巨石凹纵横裂缝乱生茅空山遇雨时飞瀑幽壑逢梅屡现蛟雨霁时闻杜鹃泣雷鸣常伴罡风号²白流多少伤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眉岭月池》(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石磴萦迴一径通白云弄影水光同层崖如月悬池净积翠横眉入画工坐久欲寒沧海气望来先动玉莲风只因曾照西施面夜夜嫦娥淡洗空摘自《毗陵高山志》《眉岭月池》梁溪渔夫眉岭方池一径通林间薄雾与云同池悬山脊近银汉月入荷塘浸碧空濡湿方知沾玉露馨香始觉沐莲风素娥借作妆台镜轻点胭脂淡洗容【背景材料】岭月池,即舜池,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舜山】舜山,又名舜过山,高山,舜帝曾驻囤并亲耕于此而得名,留下了舜河、舜田、舜井、舜桥等诸多遗迹,笔者根据古地理演变,考察结论是:它是太湖流域同中原水上交通、苏南地区东西陆路交通枢纽。舜不到江南便罢,如果到江南,这里就是必经通道、战略要地,驻足于此六年一说,不像空穴来风。要确定这段历史,关键是舜河是不是舜帝时代开凿。如果考古探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秦望山》【宋】袁默雄伯关中亦一时并吞六国犹指挥自矜功德愚黔首¹塞海驱山疑有之【注】
黔首,(qiánshǒu)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黔,黎也。
【作者简介】
袁默【宋】字思正,无锡人。嘉佑八年(一O六三)进士,工书。《青阳桥》【清】王士祯黛色连天际苍苍秦望山东巡殊不返留恨此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遗恨》 《续当年秦皇登峨耳山绝句》两首 梁溪渔夫 (一) 五湖烟水一望收足下长江滚滚流 东顾沧溟心有恨长生乏术不胜愁 【注】
当年峨耳山南边是浩瀚的古芙蓉湖,也称无锡湖,还有别名五湖、上湖、射贵湖等名称!山北则是江水,通过东舜河滚滚而来。其实这一点也不意外,原来沿江没有节制闸,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江水通过舜河直灌这里,每天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登秦望山远眺》【清】承祖绪字叙臣绝顶许追攀奇观拓宇寰众峰归眼底万壑到眉间申浦寒潮咽龙城夕照殷¹须臾归路晚²明月照松湾【注】1.殷yān〈形〉血红色。龙城,常州别称。2.须臾,片刻,短时间。《秦望山遇雨》梁溪渔夫云埋秦望山暴雨霎那间淋潦浇衣履¹风寒侵百关²荆轲投匕歪³博浪掷椎偏?难比无情雨悄然埋后患【注】1.淋潦:滂沱大雨。2.百关,人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登秦峰至鸟窠禅寺》【清】承弼宗华千仞岗头步履轻轩眉一笑气纵横白云天远连江影黄叶风多乱鸟声忆共登临京沪客几回憑吊古今情蓉城东面蓉湖北去马来牛百感并¹【注】1.结尾句“去马来牛”,诗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小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感于世事不堪闻问而发,意为“不必究其指何种事,管不得许多黑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秦望山》二首之一【宋】 曾丰锐意秦皇初学仙要和鸡犬也升天那知身与鲍同臭嬴氏炊寒不复烟【注】秦始皇公元前211年巡游天下,前210年8月死于沙丘(今山东莱州)主其事者秘而不宣。时逢酷暑,返途遥远,尸体发臭,于是在灵车里塞了一石鲍鱼,以乱其臭。......云云。《秋游怀古》(宽韵)(排律)梁溪渔夫东南簇立翠屏峰一望烟峦十几重朵朵芙蓉披黛幄行行秋雁唳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秦望山】秦望山,位于江阴西南,焦溪之东。九个青峰东西向横亘簇立,西面鹤峰到焦溪为止,主峰名为三茅峰,海拔189.3米,原名峨耳山,秦始皇到江南来,进古芙蓉湖前,登山遥望,顿时眼前一亮:碧叶连天,芙蓉盛开,荷香馨人心肺,胸襟为之开阔。逐改名秦望山。《秦望秋云》(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东南齿齿簇连峰望入家家烟穴重石削芙蓉参碧落云盘雕隼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