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1-03-07 08:36:18)
德军先发制人想迅速制服法国,结果事与愿违,遭遇英法的顽强抵抗,西线成为伤亡惨重的绞肉机。同时东线受到俄国优势兵力的威胁,不得不从西线调兵加强东线。英法前线总指挥在人员占优的情况下盲目乐观,认为战争可以数月结束。事实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还要打好几年。 人性中的自私,嫉妒,虚荣,即使在战时也不会减弱。哪怕自己人间也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3-07 08:35:54)
战争进入第三年。英法军仍然盲目乐观,认为德军是强弩之末,胜利就在眼前。他们选定索姆河为决战之地。法金汉明白西线英法的下一波强大攻势是迟早的事,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先发制人,发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事实上对双方的战略价值并不那么重要。法金汉的计谋是佯攻凡尔登,引诱法军反攻,然后用炮火大量消灭法军有生力量。但德军前线指挥没有很好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07 08:25:13)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列宁上台,俄国很快陷入内战。列宁主张退出一战,把首都迁到莫斯科,与德国签订不平等的布列斯特和约,割让大片领土。鲁登道夫在东线获胜后,把精锐部队运到西线,希望乘胜追击,在西线也有重大突破。鉴于源源不断新来的美军,德军的时间不多。鲁登道夫在三月和五月分别发动米歇尔和贵妇小道攻势。德军使用了新战术暴风突击队和升级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2-28 08:15:40)
战争进入第四年,对各国内政都造成巨大压力。德国和奥匈出现粮食紧缺。16年冬柏林8万儿童饿死。由于营养不良大量儿童患了佝偻病。德国政治体制不成熟,如果有俾斯麦这样的人物尚可运转,否则无人可以驾驭。德国文职政府不敢干涉军方的事。威廉二世此时对战争失去信心,也无心驾驭,基本成为摆设,实权落入鲁登道夫手里。军方知道怎么打仗,但政治外交却一窍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读《邱吉尔和希特勒的80天决斗》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读完觉得现实比小说更精彩。书中描写的是纳粹德国攻陷西欧后,英国在邱吉尔的领导下独力对抗纳粹强大战争机器的历史。有趣的是当时欧洲强权之间存在一个三角恋:希特勒希望英国屈服,但邱吉尔不从。邱吉尔对斯大林频送秋波,但斯大林不睬他。斯大林对希特勒百般讨好,但希特勒不为所动。看来政治家也和一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