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吃兄的帖子:请教各位,吃人参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呢?中医怎么看? 所有的讨论,包括我的在内,都是在考虑外因,即人参。 内因的话,两点: 1.鼻子里面血管多,血管多,出血的概率就大(largeamountofbloodvesselsinthenose,链接); 2.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鼻子里的血管离表面近(Thesevesselslieclosetothesurface,makingthemeasytoinjure.链接)。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体健康的根本,无外乎阴阳的平衡。而阴阳的模型,在中医里不仅可以在不同维度里分解、叠加(比如几天前谈到的“八纲辨证“),且可以在不同层次里得到体现。 第一层次:男女平衡 在这个层次,男为阳,女为阴,阳可化阴,阴可补阳,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补足。所以,人成年以后,一般来讲,会自然而言有寻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男女之间的互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此贴本计划为“驳南宫竹先生(之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则何如?”一贴之下一篇。不过,考虑前贴已经通过反证法指出了其谬误,则下篇再拉着南先生实无必要。何况,本贴的内容有所扩展,不但是解释“五脏欲”的内容,也包括“五脏苦”的解释。 我自己关于“肝欲散”的帖子刚发了第二天,我就知道错了。所以,当时我下了决心,在通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昨天看了罗大伦博士的一个视频,很受启发。他治疗一个小儿长期咳嗽的病例。小儿就诊时,有”中后部舌苔厚”的舌像,表明有食积。于是,在开药的时候,在消咳化痰的药里边,加了炒鸡内金和白术两味药。三副而愈。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咳嗽,但是根子在脾胃。当代西医也发现了有的小儿咳嗽、哮喘和消化系统之间有关系:小儿脾胃本来就较弱,病者摄取的蛋白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讲了五脏之气和四时五行的关系。每天的时间,都对应春夏秋冬四季。每天的夜半极深之时,既是每日隆冬之际,亦是每天春季悄然萌动之初。 晋朝一代名医皇甫谧,三十几岁得“尪痹”(痹症中最严重之一种),四十几岁中风半身不遂,又误食补药,病痛已极,痛不欲生,“每委顿不伦,尝悲恚,叩刃欲自杀,叔母谏之而止&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2-17 04:30:23)

学脉诊学到“洪脉”的时候,方知诊脉不仅要知道脉是如何来的,也要知道脉是如何去的: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这个脉,像是海浪拍在礁石上,来的时候“啪”的一生脆响,像是礼花光荣绽放的一瞬,走的时候却如使女般谦卑地转身缓缓离去。 我这几年一直喜欢研究养生,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会这样。直至此时,我明白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人发了一篇解释《黄帝内经》的帖子后,南宫竹先生发了一篇回应帖子:再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帖子里,南先生各种花式夸我,实在令我感动。 南兄的帖子,漏洞百出,本来不值得驳。但是由于他不懂装懂地使用了五行的知识,误导了一些人盲目轻信,为真理计,我还是要抽点宝贵时间去驳一驳的。我不想在和别人争斗的事情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2-15 13:43:03)

冬天我最喜欢的一个景致之一,是每天早起甫一开门,雪地里纷纷踏踏的小动物足迹:歪歪扭扭,或浅或深,童趣十足,印黑雪白,像极了水墨丹青。无论我出门多早,小家伙们总比我早。 我有时想,是不是每天深夜或凌晨,总会有小动物从我的门前经过。而它们最喜欢的景致,就是雪地里我歪歪扭扭、或浅或深的归家足迹? 就这样,在漫长寒冷的冬日,我每天都和这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一些朋友对中医人奉《黄帝内经》为旨甚不理解,以为是食古不化。其实,这本经典真正是历经大浪淘沙的历史检验的巨著,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检验的结果。因检验而知其为真,所以得以传承。中医人没有那么傻,会几千年如一日地把没有用的东西奉为至宝。 历史是最好的荡涤者。君不见,炼丹术早已被历史所淘汰。 《黄帝内经》是一本战略级的著作,给中医提供了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拙文”肝郁气滞怎么办?“发表后,silversky1234表达了她的看法。我以为我很明白,就回复”五脏补泻的问题,可以用五行来处理“。 然后,我就发现了,我并不明白,以辛散肝和以辛补肝看起来的确相矛盾。于是,我对此进行了一番考证和思索。 关于这个话题,《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个论述,正好与我们的话题重合: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6]
[67]
[68]
[69]
[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