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五)双塔自从哥哥尚民去了河北的军政大学,老二尚生失去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婚后他发现,邱婉怡和他根本谈不拢。虽然二人是同行,但是他关心的事婉怡根本没兴趣。而邱婉怡关心的那些事他也提不起精神。他变得越来越沉闷了。解放后,尚生被安排在建筑设计院。他是学古园林设计的,利用工作之便,他去了国内许多大大小小的古园林,古建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四)团聚让冷尚民想不到的是,转业后的去向中没有他的家乡北京。他们这批转业人员被安置在河北,河南,山西等离军政大学比较近的省份的二类城市里。连各省的省会城市都不在其中。思前想后,左挑右选,他终于选中了河北邯郸做为落脚点。冷尚民选择邯郸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首先,在组织指定的几座城市里,邯郸距离北京最近。其次,邯郸是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三)转业就在奎云,奎芳为了各自的产业被改造而痛苦的时候,远在石家庄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任教的冷尚民也并不是很开心。他有相当一段时间是特别郁闷的。学生们对他的基础课不感兴趣,教员们的几个圈子他也掺和不进去。他有一种对着空气挥拳,找不到地方着力的感觉。一年四季,形单影只,非常寂寞。他生性是个活泼爱热闹的人,如今家人不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二)合营因为1954年宪法里提到了将资本家所有制逐步改造为全民所有制,范先生觉得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它来的是如此之快。而且它来到的时候自己依然感到卒不及防。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国的私营公司就被合营了。报纸和电台里每天都在宣传资本家们是如何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产业跟国家合营。其他资本家是如何想的,范先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一)房改该来的还是来了。1956年夏天,区里来了一位干部。他通知本区所有房产主去开会,讨论房改的问题。怀着忐忑的心情,张奎云走进了会议室。她坐在角落里,眼睛紧盯着区干部的嘴,唯恐漏掉从那里吐出的任何一个字。鉴于北京市的住房及办公用房的紧迫,政府出台了私人房产改造政策,简称“房改”。所谓房改是将房产主手中的房子集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六十)学医1955年,冷尚兰高中毕业了。她的母校,北京五一女子中学是由著名的贝满女子中学于1951年更名而来的。十八岁的尚兰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姑娘了,她没有姐姐尚梅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也没有姐姐那般靓丽傲人的美貌。尚兰的美是十分含蓄温婉的。她读书认真努力,学习成绩超群。平时在学校,她很少出头露面。不管是体育课还是音乐课,尚兰的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五十九)宪法自从共产党占领了北平,奎云就为自己的房产担忧。尤其是冷先生失去了工作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都指望这些房子每月的房租。房子出租不是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常住人口比以前增加了将近一倍,房屋很紧俏。收房租也不是问题。49年以后,流动人口减少,治安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绝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地做人,规规矩矩地行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五十八)淑惠冷尚正上大学的这一年,他的三哥冷尚中大学毕业。老三尚中学的是林业,毕业后被国家林业局雇用。当时林业局的职工宿舍拥挤,像尚中这样家在北京的,单位都不分给宿舍。不同于1948年老二尚生毕业的时候,1952年的北京房屋紧俏,一房难求。新政府成立后,各大部委,各军兵种,各种机关都成立在北京。除了办公设备场所供不应求,机关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无言独上西楼(五十七)高考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这一年,冷尚正十八岁,他参加了高考。尚正跟二哥尚生比较像,偏重理工科。他是一个少言寡语,心无旁骛的人。不论家人还是同学,他都很少交流。每天除了念书学习就是踢足球。对跟他一起踢球的同学也不交往,踢完球就回家。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从来都是第一名,无人能及。高考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言独上西楼(五十六)张家李素贞走了之后,奎云感到特别沮丧。自女儿尚梅自杀后,让她又一次有了十足的挫败感。心情是一回事,家里家外的一应事情是另外一回事。素贞走后,一切家务都丢下没人管了。冷先生虽然赋闲在家,但是他几乎从来没做过家务。如今让一个五十大几奔六十岁的男人学做家务,简直是难上加难。思前想后,还是得请人帮工。想想从头适应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