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过二个月,就到腊梅盛开的季节了。猴年冬,在扬州的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内,数次畅快地观赏我最爱的腊梅花。在那儿一坐就是二个小时,清香浮动,令人神情气爽!当地人称史可法纪念馆为史公祠,因为这儿本来是史可法的墓地和祠堂。又因为,这儿曾有小土山、上面遍种梅花而被称作梅花岭。腊梅虽有个梅字,但与梅花是不同的两种花。腊梅属腊梅科,是落叶灌[
阅读全文]

在多伦多的西北角,有一座印度神庙。说她原汁原味,是因为所有建筑的部件都是在印度制作、又全部从印度搬来多伦多总装。有关资料记载,这座神庙(ShriSwaminarayanMandir)采用了印度的古建筑技术。整个建筑物用的是印度的砂岩、土耳其石灰石和意大利的大理石,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和一根钢材。几百名印度工匠,在当地用凿子和锤子雕刻了24000块石料。再将这些石料用船装[
阅读全文]

在加国,缺乏在家中培育盆景的条件。前几年过春节,有个朋友来做客时送了一小盆发财树,我就随机制作了发财树这样单株直生的盆栽来应景。套盆是用的是有了一些年代的南亚风格铜盆,从二手店中淘来。由于油漆剥落,索性铲掉、露出质朴的铜身。盆几是仿红木的传统式样,比较正宗。再放在一个玻璃茶几上。表示了盆景“三要素”那么点意思。“三要素”[
阅读全文]
国兰是“黄金狗屎草”,这是养兰名家沈渊如先生说过的话。在家庭的花卉种植中,能够莳养春兰、蕙兰等国兰铭品的,一定是到了家庭养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兰花既难种又价钱贵,在古代和近代只有富商巨贾才能种得起。沈渊如先生是民国时期的无锡实业界人士,全国著名的育兰奇人、所钻研出的一套养兰技艺流传至今,朱德曾于1962年和1964年两次来无锡,与他交流艺[
阅读全文]

眼前是我种的一盆多肉植物:“玉露”,已种了三年。令人称道的是它的半透明状的尖尖,犹如块块碧玉立在盆中。近年来,多肉植物在家庭花草中异军突起,深受人们的喜爱。记得前年在网上看到国内的一句话:让肉肉占领办公室!由于它的有趣,已激起国内白领们的极大热情。多肉类小盆景,在国内花市卖得很好,笔者回国期间,见到不少原来卖“古董”的摊[
阅读全文]
感怀:多伦多今天初雪
其一
肤分五色共一城,(注)
始信生存地球村。
阴晴间有雨连雨,
贵贱聊无人上人。
同胞爱觅云游乐,
巷陌鲜闻吵骂声。
清晨降雪传音讯,
满树新芽盼早春。
其二
风吹雪落叶纷纷,
圣诞将临乐满城。
家园隐隐心中见,
浩浩神州笔下生。
忧国意浓乃低唱,
情切思乡就举樽。
天涯一轮儿时月,
万里相随远[
阅读全文]

那是自已做的一个小品玛瑙石《印第安酋长》,是座侧面象。多年前,我曾是个石头谜,搜寻并收藏各种观赏石。最后将兴趣集中到内蒙的戈壁玛瑙石上。大多数产地是开采山中的玛瑙原矿,将成吨的石料切割成小料,再经过雕刻打磨抛光后才是成品。戈壁玛瑙石是自然成形的石块,其产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这是火山爆发后冷凝成的岩浆,又经过大沙漠千万年的[
阅读全文]

多伦多的秋色已渐行渐远。
前几天去了位于士加堡的悬崖公园。
中国的园林专家说,“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灵”。
多伦多在这一点上,不如温哥华,所以悬崖公园的风景特别可贵。
悬崖公园的妙处,是几座山峰的俊美,犹如巨大的中国式山水盆景立在湖边。
夕阳西下,所缺的是烟波浩淼的湖面上的点点船帆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