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务部编印《任命录》国务院办公室及直属局介绍
64年内务部编印的《任命录》第一部分是国务院及所属各机关部分,包括国务院各办公室、直属局、和各部、委等机构。本篇介绍国务院各办公室和直属局的组成情况。
国务院办公室(如外事办公室,农林办公室等)是个办事机构,每个办公室联系相关的几个部,结构简单,下面不设司局等单位,设一个主任,六、七个[
阅读全文]

1964年内务部编印的《任命录》介绍
1964年4月国家内务部编印了一本《任命录》,里面收入了到1963年底当时在任的所有正副部长、省长、司长、厅长、局长以及高校正副校长、驻外使节的任职信息,是一份包含正副司、厅、局长比较少有的名册资料。名单也包含了各地人代会选举的正副省长。九十年代出过有任职人员名单的《组织史》,但里面收录人员职务是副部级、副省级[
阅读全文]

第三批庚款留美生及部分其他公费生名单
前两批庚款留美生(1909年9月考试录取了47名,1910年7月考试录取了70名)是直选留美生,即考试录取后(一个月后)
就直接赴美就读。而1911年7月录取的第三批直接留美生与前两批略有不同。这批考生主要是在1910年7月那次考试中同时录取的那些备取生(143名),他们在1911年3月建立的清华学堂(后改名清华学校)接受了10余周的考[
阅读全文]

文献资料:庚款留美学生(第二批)名单
博文“早期公费留美学生名册”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名单,其中有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家:硅谷工匠介绍的唐悦良,其长子唐统一是清华大学电机系三级教授;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胡刚复,部聘教授;何杰,部聘教授;
徐佩璜,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秉志,中央研究院院士、部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阅读全文]

早期公费留美学生名册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和美国协议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中部分退款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由此开启了中国学生的留美潮流。这些官费公派学生也称作“庚款留美学生”。1909年秋季举行了选拔留学生的全国考选,最后录取了47人,这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当年10月赴美;
1910年8月举行了第二次全国招考,最后录取70人;
1911[
阅读全文]

四十年代教授工资与通货膨胀前段时间在“四十年代大学校长的薪俸情况”一文的评论中网友指出由于通货膨胀,教授的实际收入大幅减少,很多教授维持生计都难。确实,抗战前,教授是一份高薪职业,收入可比一般职员高10倍。抗战前开始后,价格开始上涨,薪水没变,实际收入开始减少,到四十年代初期,不少教授生活已属清贫。按一份统计,1938年的零售价格上涨[
阅读全文]

论坛造假传谣又一例
昨天贴了原文指出蒋XX编造(或传谣)说在给斯大林祝寿词里称其为“慈父”后,有人贴了下面这张宣传画来为造谣传谣一事洗刷?
这画上面的标题是篡改过了,原画标题是这样的:
图2.
要分辨画的标题是被篡改过还是比较容易的,因篡改者缺乏历史知识,不知道那时还没开始简体字,在“伟”和“灯”两字上就露了[
阅读全文]

六十年代军队干部工资情况
前两天有网友在论坛转贴了一个“六、七十年代军队工资标准”,如有网友指出的这个工资标准是不准确的。军队的工资标准我以前发过博文介绍,现在再简要的叙述如下。
65年取消军衔前,军队工资由军队级别决定(如正师级、准团级等),与军衔不直接挂钩,标准见图1.,另外还有按军龄长短有工资的10%到30%的军龄津贴。
65年6[
阅读全文]

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图一)。但从8月14日签发的诏书内容来看,发布的《终战诏书》并未“投降”二字,只说“朕????ハ帝????國政府ヲシテ、米?英?支?蘇四國ニ對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諾スル旨通????吿セシメタリ。”(已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接受联合宣言)。
1945年8月15日《朝日新闻》号外,预告当日中[
阅读全文]

四十年代大学校长的薪俸情况
民国时期高校的教授一般薪水都不低,校长们的薪水情况任何呢?公立(国立或省市立)高校对校长们的薪俸有一个普行规程(下面图1)。
规程分国立大学、国立或省市立独立学院、国立或省市立专科学校分别规定了校长们的薪俸标准:
国立大学校长有简任一级到三级:
第一级:680元第二级:640元第三级:600元
国立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