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先生新出巨著《金文学术史》述评
发表在《殷都学刊》2015年第1期,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12月。
宋玉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纵览古今,对商周金文研究的历史绵延数千年之久。由此而来,商周金文研究的著作之多,说汗牛充栋绝不过分。从先秦至今,商周金文研究的大师,代代不绝。随着商周金文研究之理论的不断深入[
阅读全文]
甲骨文家谱刻辞研究
──对《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骨的考察
在使用甲骨文的时代,占卜吉凶和祭祀祖先成了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祭祀祖先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就是对自己祖先的确认。所以在商、周两代的青铜器铭文上最为常见的“子子孙孙永宝用”就成了一句祖先传给后代的基本训条。在商周时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为了准确牢记[
阅读全文]
眉县新出青铜器展观展记
2003年1月19日这一天,陕西眉县杨家村的五位农民在取土劳动中的意外发现,揭开了21世纪中国考古学的新篇章:27件铸刻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的出土,向西周史研究、向夏商周断代工程、向上古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让我们想起了清代金石学家们喜欢说的那句“地不爱宝”的话,最近几年,我们时常还可以听到李学勤先[
阅读全文]
刘家河出土商代青铜礼器研究
1977年8月,在平谷刘家河村东,当地农民在一池塘边取土时意外地发现一座古墓。经北京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清理,确定了该墓为商代中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了金、铜、玉、陶器等40余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礼器计十六件。其中,有两件铜盘造型极其奇特:
鸟首鱼尾纹盘1件
高9.5、口径25.5厘米。窄沿外折,内壁凹圆,[
阅读全文]
江西所出应国铜器铭文研究
1958年,江西余干县曾出土一件铜器《应监甗》,通高34.9厘米、口径22.4厘米,款足高15.8厘米,足饰饕餮纹,口沿内壁铭文只有六个字:“应监乍宝尊彝”。这里的铭文并不难解,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对应监的理解和地望问题。
对“应监”含义的理解,学术界目前为止大致有四种说法:
其一,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其二[
阅读全文]
眉县新出青铜器铭文中的单公问题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意外发现了27件铸刻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其中在《逨盘》铭文中提到了在成王之前的第一代单公问题,即:“不显朕皇高且单公……夹召文王武王”。按照《世本》和《路史》等著名史书的记载,第一代单公是周成王封自己的少子“臻”于单地才开始的,可是《逨盘》铭文中分明是在说&[
阅读全文]
火历新探
──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
阅读全文]
聞《中國易學》獲暢銷書排行榜
作於二零一五年秋
在新出版的增訂本《中國易學》一書中,我首次全文影印公開了我家祖上的易學研究著作。也是我自幼學習的經典秘笈。1985年,我的《周易通說》印了12萬冊。出版社居然躲稅盜版又印了20萬冊。1988年,我的《中國易學預測學》一次開機50萬冊。上百萬冊賣出去了。一些學生們見到我就立刻磕頭拜師。一旦學完轉頭出門就[
阅读全文]
痛批陳學
作於二零一四年夏
在拙著《陳寅恪史事索隱》一書扉頁,余就已明言:陳寅恪晚年一方面埋頭於“著書唯剩頌紅裝”的研究範圍內,另一方面卻又熱衷於“晚歲為詩欠砍頭”的詩歌議政興趣中,以這樣的晚年心態,即便是其1949年到了臺灣,在當時國民黨嚴酷統治的大環境下,他能否“善終”還真是的大問題!一生經歷了從封建社會到民國時[
阅读全文]
《商周彝铭学研究史》出版有感
作於二零一一年夏
商周銅器古彝銘,仟古難明籀字經。
一款可知《周禮》惑,幾言能喚《尚書》醒。
把觀商賈移章印,察玩文人作酒瓶。
大戶有錢不識貨,誰人能解趣中靈?
附录:劉正教授《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序
記得還是在2000年的夏天,結束多年留日生涯、取得日本國文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不久來我家看望我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