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四同之说 古所谓《易》历四圣者,言作《易》之时代不一也,不可混而视之。此言为道统发,而悖于道统也。一学沿四圣,道统也。一学沿四圣,非道统也。明人摹本有鉴于,此特作四同之说。《明儒学案》:“易学四同者,谓四圣皆同也。朱邵分为羲皇之易,文周之易,孔子之易,先生正之是也。”则明儒补天之劳,于此可窥一斑。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横渠之行 二程横渠之间,皆宋易之祖也。亦有甥舅之亲。其间相敬如实。一日横渠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者甚众。一夕,二程先生至论《易》。次日,横渠撤去虎皮曰:“吾平日为诸公说者,皆乱道。”夫横渠若是之语,可证非深于《易》道者莫能为也。若恃一技之能以为独绝者,奔波于报刊诸党蛊惑之间,如何能信其明《易》道之三昧乎?是说源出《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江浙學者15家金文研究敘錄4 16、王國維的彝銘學研究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字靜安,又字靜庵,號觀堂,因旅居日本時住在永觀堂附近,故以“永觀堂”和“觀堂”作為齋名。曾任南書房行走,後任清華學堂國學研究院教授。著名彝銘學家。有《三代秦漢金文著錄表》、《史籀篇疏證》、《宋代金文著錄表》、《兩周金石文韻讀》、《國朝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清代江浙學者15家金文研究敘錄3 13、吳大澂的彝銘學研究 吳大澂,1835~1902,江蘇吳縣人,字清卿,號恒軒,又號愙齋。同治七年進士,累官至任湖南巡撫。著名銅器收藏家和彝銘學家。尤精篆書。有《說文古籀補》、《古玉圖考》、《權衡度量實驗考》、《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集古錄》、《愙齋集古錄釋文賸稿》等古文字學著作行世。 吳氏曾祖吳承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江浙學者15家金文研究敘錄2 6、馮雲鵬、馮雲鵷的彝銘學研究 馮雲鵬,1765~1840。字晏海。江蘇南通人,工詩文書法。曾任滋陽知縣、曲阜知縣,其弟馮雲鵷,字集軒。兄弟二人皆著名銅器收藏家和彝銘學家。 《金石索》一書在在清代中期的彝銘學研究上,也是一部體例精美的名著。《孔子故里著述考》:“《金石索》十二卷,馮雲鵬、馮雲鵷同輯”。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江浙學者15家金文研究敘錄1 有清一代之學,尤以商周彝銘學的研究成就最大,江浙學者貢獻突出,今擇其要15家敘錄如下: 1、顧炎武的彝銘學研究 講到清初的彝銘學研究,就不能不從顧炎武開始。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就曾高揚顧炎武的研究說:“金石學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學也自顧炎武著《金石文字記》實為斯學濫殤”。 顧炎武,1613~1682。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九筮之名 《周礼·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日巫比,七日巫祠,八曰巫参,九日巫环。”古来解此为官名者居多。清人于鬯《香草校书》论曰:“九者盖皆筮书之名也。”是论亦谬误也。此九筮同于《山海经》者仅巫咸一名。灵山十巫,显系以巫师之后人组建之国。而巫咸作筮,则该国及其文化必推巫咸无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评点介山 有入四库者,时人不以为然。清人缪荃孙致谭宗浚信中语:“另呈上王介山书籍两种……其《易翼述信》系著录四库者,然不见有大过人处。意纪文达公但见其有与朱子抵牾处,遂称许之耳。”夫介山之学,纪晓岚于提要中评述曰:“其征引诸家,独李光地之言为最伙。而于本义,亦时有异同。盖见智见仁,各明一义。原不能固执一说以限天下万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灵力解卦 古人有云“占筮如神”者,其神乃在于断卦也。此为灵力之功,而非卦爻之能尔。清人梁章巨《归田琐记》:“闽县有高风者,以善卜名。遇物辄以意推,不专用《易》。”以意推者,即以灵机推也。今所谓灵力者也。夫解卦未臻神妙之境,即难用神而盖其妙。古人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亦同此法。不言之法是为至法尔。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8-11 16:15:20)
八、《随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译文:从一开始就是很顺利的。用于占卜会有吉利的结果。更不会有任何过失。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译文:目前当官的人中间有人事变动。占问一下对自己是否有利,结果是吉利的。自己刚一出门就碰上立有战功的人。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译文:把儿子看在家里,可丈夫却跑出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