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关于怎么理解孟浩然的《春晓》 昨天,我在接受汉纳记者的采访时说:“我如此看重中华古典作品的研究和解读的出发点是恢复原始本意。现在不少著作中对古代作品的介绍和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那首著名的《春晓》,已经被当成优美的田园诗来理解和普及了。实际上,这首诗歌是孟浩然的悲鸣。因为时下对‘处处闻啼鸟’理解的错误,造成对全诗理解的误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伏羲之名 伏羲之名,亦作伏牺、伏牺、伏戏、炮牺、包义、庖牺、庖牺、宓牺、虑牺、义皇、皇羲、皇牺、春皇、木皇、泰皇、太昊、太帝、泰帝、雄皇、皇雄、太皡、戱皇、雄义、皇熊、太雄、太羲、泰雄、泰义、人皇凡卅一例。古巴比伦亦有福巨氏作八卦之传说,一名之变也。王献唐先生《炎黄氏族文化考》:“戏、牺、义三字同音。伏、虑兴包、庖为双声音转,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卜具之衍 汉人桓谭《新论》:“殷人筮有五曰:蓍;曰:蒿;曰:荆;曰:箭;曰:竹。周人始专以蓍筮,以龟卜。”考上述卜具,非草即竹,是木也。而《火珠林》以钱代筮,是金也。夫卜具之衍,进求其简,连及卜法之衍进,化其繁。故卜法之兴衰,亦见卜具之更迭也。反之亦然。五行以外,皆可为卜具也。火亦为卜具也。如灼龟。然不为直接之法,实间接之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易之说 三易、十易之外,别生五易之说。五易者,非五易也。何谓也?乃言爻象之五种变故,曰:变易;如《乾》变《坤》。曰:交易;如乾坤交为《泰》《否》。曰:反易;如《屯》反为《蒙》。曰:对易;如《需》《讼》与《晋》《明夷》。曰:移易;如《泰》移为《损》。此清人仲氏易学之看家法宝也。清人李恭称其法有破千载之长夜之效。实无非讲爻象之上下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古易十家 古《易》者,《古易》也。《古易》也,前贤以为即汉之费氏易学,非也。《古易》者,古文易学,一也;古本《周易》,二也。一为字体论,一为次第论。故《通志堂经解》云:刻《古易》十种,一曰:《古周易》,二曰:《费直易》,三曰:《郑康成易》,四曰:《王弼易》,五曰:《吕大防易》,六曰:《晁说之易》,七曰:《吴仁杰易》,八曰:《唯阳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翼次第 《十翼》次第,诸本不同。宋人陈振孙曰:“徽仲所录《上下经》并录《击辞》《彖》《象》,随经分上下,为六卷。《上下系》二卷,《文言》、《说卦》各一卷。”是次序为《彖》一《象》二《系》三《文》四《说》五。元人董真卿曰:“古经《上经》第一、《下经》第二、《上彖》第三、《下彖》第四、《上象》第五、《下象》第六、《系辞上》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京都学派和东洋史学京都学派 (一)“京都学派”的几种定义 实际上,“京都学派”这一概念,有京都学派、东洋史学京都学派、京都支那学派和新京都学派等几种不同意义上的指代范围和相关概念。 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把“京都学派”看成是“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的简称。这一理解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而且,这一特色的理解也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述评 一、吴其昌生平简介 吴其昌,生于1904年4月26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户平民家庭。字子馨,号正厂。幼失父母,虽生活艰困然刻苦好学。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与王蘧常、唐兰被称“国专三杰”,唐文治十分赏识他的才学和正气。1923年10月,19岁的他在《学衡》22期发表了约2万字的第一篇学术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古人看弼 王弼之学,古今皆显学。然古人评价,甚为不一。誉之者如唐人孔颖达谓之曰:“王辅嗣之《易》,独冠古今,所以江左名儒并傅其学。”非之者如宋人朱熹曰:“王弼《周易》巧而不明。”清人黄宗炎感慨曰:“宋儒诋王弼为崇尚虚无,杂述异端,曲说晋魏,谈元自王倡始。至神州陆沈,中原鱼烂,皆辅嗣所肇。甚或拟其罪为桀纣。噫!亦太甚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