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怀昔

在未知的旅途中发现未知的自己
个人资料
荔枝10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思韵如蓝的“中式情话”一文幽默而又不乏智慧,让我独自对着电脑屏幕笑了一回,不由也反思起自己婚姻中的说话方式来,进而又想到婚姻的实质,也赶出一篇来凑凑热闹。 我在给思韵的留言里说,我和她正好相反,我在出国和认识老公后才学会了甜言蜜语。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夫妻之间的“情话”,我觉得,某些情话我可以一直说下去,说到我们两鬓染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写写汤姆,我女友艾琳的老公,一个家庭主夫。 艾琳和汤姆是高中里的同班同学,之前两人都没有谈过恋爱,也就是说,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的)恋爱就走向了婚姻。二十年了,他们丝毫没有此生还会有“第二次”的迹象。 艾琳在大学读的是商科,是个事业型的女子,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就去和校友一起创业,靠他们的血汗和智力本钱建起一个IT公司。艾琳是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6)

虽然中国的八大菜系(川、鲁、粤、苏、闽、浙、湘、徽)中没有沪菜系,上海人还是认为自己的菜式精细、丰富、可口。他们称上海菜为“本帮菜”,这个词里带有“本土”和“正宗”的意思。“本帮菜”不同于泛指的“上海菜”,因为后者还包括了受西菜影响的海派菜,也不同于一般的上海家常菜,因为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人们平时吃的家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7)

本想挑选一部轻松的、皆大欢喜的当代小说来作为夏季读物,结果却走进了一个沉重的故事–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原来并不熟悉铁凝,她的笔名也显得硬实厚重,而书名却又给人一种艳丽的感觉,让人猜想这一定是篇流光溢彩的有关女人的故事。的确,小说从头到尾就是在讲女人,老年女人、中年女人、年轻女人、小女孩。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司猗纹,用倒叙的方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从洗衣铺里升起的华人女影星
-著名美国华人女性系列之三-
偶然在一本有关美国华人移民史的书里见到黄柳霜的名字。她离我们这些改开后出国的华人都相距遥远,而且关于她的成就长久存在着一些争议。尽管如此,我觉得黄柳霜是美国华人史上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应该纳入我的“著名美国华人女性”系列。
黄柳霜在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0)

好几年前我们改造后院,计划砌一个石头花园,请了一个园艺公司来造。和老板伊萨谈完了设计和价格等大事,他就把具体工作交给了乔。 乔第一次上门,是典型的体力劳动者打扮:牛仔裤、方格绒布衬衫、大头工作鞋。却戴了一副黑边眼镜,平添了几分文雅。他取出伊萨画的粗略设计图,用铅笔这里划划、那里点点,并强调说:一旦我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你们就得放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6)

上周末是加拿大的感恩节,我们和以往一样,驱车过境,往安大略亲戚家过节。提前吃了感恩节餐,他们一家驾着RV去作今年的最后一次野营,我们就继续北上,去看秋色。 早上从亲戚家出来,天空湛蓝,树叶基本上还是绿的: 向北开了半个多小时后,秋意就渐渐浓起来了: 树叶一定要有阳光照着才显出颜色,抓住拐弯的机会拍照: 在曲曲弯弯的公路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一位生活在日本很多年的亲戚,最近提起“零死”。她说,她和丈夫都已经决定并拟了遗嘱,他们过世后也将采取零死的做法。 所谓“零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零葬”,即不举行丧葬仪式;二是“零墓”,没有永久性的坟墓。 日本人传统上是很重视丧葬的。但网上看到,据调查,大约五个日本人中有一个赞成并打算自己将来零死。主要原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7)

林璎:21岁成名的华人耶鲁女博士 著名美国华人女性系列之二 凡到过美国首府华盛顿的人,都参观过越战老兵纪念墙。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座著名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个女华人,而且是她在21岁时就设计的。 林璎(MayaLin)于1959年出生在俄亥俄州,是著名建筑家林徽因的堂侄女,父母在解放前夕就移民美国。 1981年,她还在耶鲁大学建筑-雕塑专业读大四,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0)

今夜有梵·高的灿烂星光 -艺术笔记之五- 关于梵高,多年来看了一些书和文章,包括很多网友都读过的两部:《亲爱的狄奥》和《渴望生活》(斯通著)。但如果暂把他的传记放在一边,只问他的作品究竟为什么伟大,可以怎么看呢? 我没有正式学过画,从纯美术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很难做到,只能退后一步,看看宏观的西方美术史,再有就是以我个人的眼睛和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1)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