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这话从孟老夫子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不合适,您老人家自己不就是为人师表吗?但其实孟夫子指的不是职业,而是心态,那种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总想指点别人的心态。
就说这办公室文化吧,国内、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等等,各地都不一样;即便同一个国家和地方,大公司和小公司,私企和国[
阅读全文]
每天晚饭的时候,我喜欢边吃边看CCTV13新闻频道,为此老婆还笑我”身在海外,心系祖国。“
6点是”早间新闻“,中间会插播各地旅游广告。听多了我也会记住几句,像”江苏常熟,常来常熟。“。但今天听到的这句似乎不太好,几个童声齐声道:”有一个地方叫涟水,有一部名著叫《红日》。“我有些纳闷,难道涟水真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人文逸[
阅读全文]
前些年我回老家,看到过一本厚厚的《黄县名人志》。一个县居然出了这么多名人,这让我很吃惊。记得古代名人里有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淳于髡(音昆),有三国里大战孙策的名将太史慈。现代的名人就更多了,有50年代副外长仲曦东,有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有演艺界的姜昆、于洋,还有那个张口就“我雪,伙计”的小品演员,叫啥忘了。人都爱援引家[
阅读全文]
“文革”期间,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一直不倒,因为老毛在一次接见的时说过:“如果有山头,那我和你是一个山头的,都是井冈山的,井冈山下来的不多了。”
多年后,邓小平当了军委主席,一上任就让陈士榘退了,而且未安排中顾委委员等任何其它职务。这是咋回事儿?熟知党史的都知道,当年淮海战役,陈士榘不是和刘邓一起打的黄维吗?总有点儿战[
阅读全文]
既然是回首坛,那就得谈过去、谈历史,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家庭的。谈到历史,就会涉及到政治。谈到到国内历史和政治,就一定饶不过国共之争、“文革”、毛的评价、抗美援朝等话题。网上从来就不是说理的地方,持什么观点也都无所谓,但你只要为共产党、为毛泽东说句公道话,就会招来铺天盖地的非议,甚至谩骂,毕竟在这个海外论坛上,敢为共产党、为毛泽[
阅读全文]
昨晚在NETFLIX上一口气看了KateWinslet主演的两部电影,《LaborDay》和《TheReader》,觉得都很不错。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就喜欢Rose,一双大眼睛非常清澈、天真,觉得她就是个本色演员。现在她的演技可老道多了,无论是饰演《LaborDay》里爱上越狱犯的单亲妈妈,还是《TheReader》里不识字的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在这种人物少、情节简单的drama电影里,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必须靠演[
阅读全文]
前年夏天我侄女回老家,我买了两瓶洋酒和几盒西洋参让她捎给我舅舅。半个月后侄女回来了,送来舅舅给我的两瓶“郎酒”和两大包大海米。酒我所欲也,海米亦我所欲也。都说舅舅疼外甥,真是一点不假。
酒是好酒,大海米的成色也好,个大,鲜亮。还没全干透,一看就是当年的新货。我把海米摊在deck的餐桌上,晾晒了几天,待彻底干透了,拣去碎屑,再装回袋[
阅读全文]
遵义会议批判博古、李德时有句话,就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防御中的逃跑主义。所以即便是左倾路线这些人不会打仗,几乎葬送了红军,但他们也不是瞎打,也是讲战术的,只是这种战术不灵罢了。老毛后来有句名言:“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战术上的事儿从来都马虎不得。
在几坛玩了这些日子,我发现某画家也蛮讲战术的,概括起来就是”进攻中的死缠[
阅读全文]
前几天看到这里有人夸钱钟书,说他的《围城》多么好,一部《围城》就够得上大师,我笑了。倘若你当着钱老的面这样夸《围城》,他一定会很不高兴,因为《围城》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书中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很有趣,但格调不高。人老了会变得很宽厚,所以钱在晚年是不希望人总提《围城》的。你若和他探讨《管锥编》、《谈艺录》,哪怕《宋诗选注》,说不定他会[
阅读全文]
小时候,家里的一个箱子里放着一套十分好看的朝鲜族小裙子和一双小鞋,那是1958年父亲离开朝鲜时,当地朝鲜干部赠送给父亲的。那时父亲常说:“家里要有个女孩儿就好了,这些就不会压箱底了。”
父亲从52年入朝参战,到58年最后一批撤离,在朝鲜待了6年。父母也是在朝鲜结的婚。当时父亲派警卫员到沈阳接母亲入朝结婚,因为匆忙没有找到女式军服,就让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