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每次回上海都会去逛逛南京路,在步行街上走走看看。本人从前在上海时的学生现在多是上海的小白领,知道本人回去,常约出去吃个饭什么的。其中一位上班的公司在世纪广场大厦里。世纪广场于是成了我们每次暗号照旧,不见不散的联络碰头地点。世纪广场与人民广场隔街相望,紧挨着南京路,我那学生开玩笑说南京路一带是她的领地,哪里有饭店,哪家东西好吃,性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上海有很多“外地人”。也有不少外国人,日本人,台湾人。外国人似乎就指欧美人——这点在日本也一样。至于日本人,韩国人,或者印度人,不知是否因为他们特征比较容易辨认的缘故,上海人好像不以“外国人”含糊其称谓的。台湾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上海人称为“台巴子”。“巴子”这说法从前的上海话里似乎未曾听到过,猜想大概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去成都时因故顺道去附近的德阳,绵竹,广汉看了看,并在德阳住了两个晚上。相对于北京,上海,重庆这样的巨无霸大都市,类似成都这样的省会城市好像只能算作二线城市。那么地级市的德阳只好屈尊算作“三线”城市了。而绵竹,广汉据说是由从前下属德阳的县改为市的,如此,说绵竹,广汉是“三线”城市,可能已算是抬举它们了。然而,这几个“三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这次回国有机会去重庆看了看。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总算也是了了去重庆实地看看的心愿。说起来本人对重庆也是久闻其名。最初对重庆的印象还是来自于儿时读的那本红色小说《红岩》。当时在刻骨铭心地记住了叛徒蒲志高的同时,对沙坪坝,曾家岩,周公馆之类的名字也变得耳熟能详,还有歌乐山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听着阴深深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同时又耐不住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14-07-21 07:40:52)

早晨八点,去游览巴士总站。从宾馆到巴士站的这一段是一条弯曲的上坡路。雨继续下,雨点大而密,风忽左忽右,从四面八方刮过来。路面上的雨水顺着斜坡向下滑。当我撑着折叠式小伞,于风雨中赶到巴士站时,已然全身湿透。裤子贴在腿上,鞋里倒出水来,小伞折了两根筋骨,耷拉下一片角来。 车站里面空空荡荡。买了票,等车的空闲时间,四处张望了一下。隔着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4-07-05 06:37:42)

我家在上海的旧居里有一把老藤椅。老藤椅很老了,椅子上坐的部位和靠背的部位磨得发亮,藤皮黄里带黑,让人想起长了老人斑的脸。藤椅的扶手处有些破洞,有的地方还缠着些旧麻线,应该是从前母亲为修补损坏处缠上去的吧。老藤椅虽老,四条挺拔的细腿依然像从前一样结实,我每次回到上海家中喜欢坐在老藤椅里,老藤椅稳稳当当,绝没有吱吱嘎嘎不堪重负的摸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
[71]
[7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