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邻居萧桦的舅舅去他家住了三四个月,他是去帮助照顾生病的姐夫——萧桦的爸爸的。萧桦叫他舅舅小娘舅,他家是上海人,说上海话,普通话说得不咋样,上海口音浓厚。小娘舅名字叫栄紫,长得很像张燮林——一个有名的乒乓球削球手。我问小娘舅他的名字为啥叫“紫”,他说,赤橙黄绿青兰紫,他上面有六个姐姐,一人一色,轮到他就剩下&ldqu[
阅读全文]
李轶朱鲔都是光武帝刘秀的仇人。他们俩是怂恿更始帝杀死刘秀大哥刘演的主谋。非但如此,他俩还极力阻止更始帝派遣刘秀去河北,总之他们就是与刘氏兄弟作对的死对头。然而这两个死对头后来的结局很不一样。
刘秀在河北风生水起势力发展壮大,与更始帝分道扬镳。更始帝派李轶朱鲔率大军镇守洛阳,刘秀派手下大将冯异带兵在孟津渡与他俩隔河对峙。冯异对李轶玩[
阅读全文]
光武帝刘秀和他大哥刘演都是雄才大略的人,在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他们兄弟声名鹊起,大哥刘演原本有志天下,倘若他活着,刘秀应该不会越过他去坐皇帝大位的吧。
但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杀了,壮志未酬身先死,恢复汉室的大任最后还是由小弟刘秀来完成的,当然皇帝也是刘秀做了。
比较一下刘氏兄弟俩的性格,似乎刘演被杀,刘秀最终完成使命[
阅读全文]
疤面人满面瘢痕是烧出来的,烧得很难看。事实上除了高高低低相互纠扯的瘢痕之外没有留下丁点原来的正常皮肤。鼻子耳朵都没了,只留下几个黑洞,耳朵部位有两三个烧剩下的小肉瘤,眼睑和嘴唇看着也很吓人。他是为了救火烧成那样的,他们厂里发生火灾,冲天大火他去救,严重烧伤,昏死过去,生命救下来了,但变成了疤面人。在救火变成疤面人之前,疤面人是个美[
阅读全文]
老高来校报到时,开学已经一个多月。老师让他自我介绍一下,他说,我叫高明泉,大家都叫我老高。老师笑说,老高,你多大呀。老高说,24了。老师问他哪儿人,他说石家庄的。老师让他找个位置坐,他跑到最后排拖张椅子,一个人坐。
老高之后就一直一个人坐在最后排。他人如其名,个高腿长,身体结实紧凑,鼻头有点红,好像冬天在野外冻久了,要流清水鼻涕的样[
阅读全文]
网上看到《著名演员赵丹的遗言》一文,颇觉感慨。文中提到的赵丹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当时在坊间影响很大,那里面的观点赵丹之前就在许多场合发表过。记得他曾经到复旦去做过讲演,当时名演员到大学讲演的不少,陈述高博杨在葆等人都去讲过,那些人的讲演没有太多内容,听过就忘了,唯赵丹是有感而发,他讲演的内容很多就是[
阅读全文]

小人书就是连环画,上海人习惯叫小人书。这称呼还蛮形象,上海话把小孩子叫做小人,自然不是君子小人的小人,而是与成年人对应的小孩子。给小孩子看的书就是小人书。小人书图画为主,下面附有文字说明,通常就是几行字,小学三四年级程度基本可以认得那些文字,连文带图,“小人”读来十分有趣。我小时候看过不少小人书。记得还没上学时候,有一次父亲回[
阅读全文]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史家影响深远,司马光《资治通鉴》里先秦西汉部分从内容安排到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很多都直接来自《史记》的相应部分。然而《史记》对于同一事件的细节描述人物对话在不同当事者的传记里有时会出现差异甚至完全相反矛盾的记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如何消化吸收那些矛盾叙述呢?《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和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
阅读全文]
女孩终于等来了机会,兴奋溢于言表,她告诉我老宋帮她联系到了谢晋的助理导演,次日下午来老宋家给她面试。我听了心里狐疑,但嘴上说,恭喜恭喜,加油加油。女孩不在时,我问老宋是否真的谢晋助导明日要来,老宋狡黠地笑笑说,侬不是也号称戏剧学院的大学生吗?他关照我明日面试时候帮他撑撑场子,要认真点,不要穿帮。次日下午果然来了两条汉子,我一看是那[
阅读全文]

皮卡丘图文今天去温哥华downtown逗一圈,很冷清很安静。住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真冷清的downtown。没有开门营业的店。行人还是有的,比想象的多一点。美术馆前三个健身的小青年。没人上街,流浪汉讨不到钱,中饭怎么办?这个年轻流浪汉很彷徨。店关门,Wi-Fi依然是有的,这个老兄在蹭免费Wi-Fi吧。大部分人都停工了,警察同志还是要上班的。不过这两个是不是靠得太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