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長棍麵包是法國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巴黎市政府每年4月舉辦這項比賽,鼓勵麵包師精益求精。巴黎的AuParadisduGourmand麵包店,13年榮登巴黎最好吃的法國長棍麵包(BestBaguetteofParis)比賽榜首。接下來一年,它將為總統府愛麗舍宮供應長棍麵包。傳統“法棍”其實有某些規格,例如每根長度必須在55釐米至65釐米之間,重量在250克到300克之間,每公斤麵粉含鹽量為[
阅读全文]
中國人最愛給人起綽號,瞎起名。去法國掃貨,把人家的百貨公司叫老佛爺,把巴黎那條名店街FaubourgStHonore的Faubourg譯作福寶大道。人家根本就沒福沒寶,是你們這班蝗蟲去掃貨認為的。本身不應該音譯名字,它是郊區的意思,延續聖安諾里路的這一截,全名直譯聖安諾里郊區路才對。它有點像北京劃分四環五環,以示不在鬧市中央。現在萬人空巷掃貨的繁華地,豪客眼中以[
阅读全文]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最有名的作品,首推《波列羅》,簡單的旋律用不同的樂器組合不斷重複,每一次比前一次音量大一點點,直到最後整個樂團以最龐大的氣勢演奏出唯一不是重複的尾奏樂段。過程中,小鼓持續不斷敲打著穩定的節拍。《波列羅》最神奇的成就是,那麼簡單、重複那麼多次的音樂,竟然不枯燥不無聊,讓人願意聽下去。拉威爾自己很明白這項成就的道理,他[
阅读全文]
聖心教堂位於巴黎的制高點——蒙馬特高地。該高地周圍有點像老北京的天橋,屬三教九流薈萃之地。賣唱的,畫畫兒的,洋雜耍,酗酒者,街混混,紅燈區紅磨坊等等都有。一座80米寬80米高的大教堂,突然在此拔地而起,正襟危坐,和周圍不很協調。大教堂的顏色日間是一大片喪事狀的煞白,晚上是慘白,看著瘮得慌,與巴黎的開朗的色彩格調不協調。聖心寺門前的[
阅读全文]
世界出名的歌劇院有意大利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英國倫敦考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德國拜洛伊特節日劇院,法國巴黎歌劇院和俄國莫斯科大劇院。這些出名歌劇院不僅是座華麗的演出場所,更以歌劇制作和世界頂級演唱者出名。如果拍攝跳華爾茲舞的華麗場面,哪里是最佳場地?不是在皇宮的舞廳,而是法國巴黎歌劇院的休息大廳。我認為那里比皇[
阅读全文]
男人西裝的千篇一律,只有領帶才會帶來不同的色彩和品味。喜歡領帶的人,每天會換不同的花色,討厭領帶的人,不明白在脖子上掛個拴狗繩之類的布條怎麼會成為現代文明人喜歡的東西。因此需要刨根問底,知道它衆説紛紜的來歷。古代西方人,特別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日耳曼人,他們靠狩獵謀生,披獸皮取暖禦寒,為不使獸皮從身上掉落,就用皮條、草繩將獸皮串結[
阅读全文]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紅太陽毛澤東。發動文革,十年文化浩劫,把中國千年文明一掃光。毛澤東在位期間,國庫空虛,百姓餓孚遍野,民不聊生,經濟到了崩潰邊緣。不獨有偶,西方法國,也有個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把自己對時尚之好,變成國家大事,讓法國自17世紀後期成為時髦品味與生活優雅的代名詞。把優雅的宮廷文化發揚光大,影響至今,依然令世人趨之[
阅读全文]
當今世界,男人除了演員或禿頂才會戴假髮,大法官卻是個例外。英式的大法官出庭時,頭頂都要戴一頂像披了塊羊皮似的白色假髮,十分搞笑。其實他只是保持傳統而已。想當年,每個男人頭頂,都披了塊捲毛白髮,正如中國男人要梳辮子一樣,是種時尚。這位始作俑者,是法國最有權勢的禿頭先生,路易十四皇帝。1664年,這位26嵗的愛美皇帝就卸了頂,只好戴上假髮。這[
阅读全文]
薰衣草Lavender,在中國並不怎麽出名,既不是草藥,又不能吃,作爲觀賞花也並不美,沒有什麽經濟價值可言。但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卻是有名的花草。每年7至8月間,是普羅旺斯薰衣草花開季節。滿山遍野的紫色花海,綻放在陽光下,濃豔芳馥的紫色,點綴著法國南部山谷,熏得遊人醉。彼得梅樂把他在普羅旺斯的生活體驗,寫成了一本名為AyearinProvence《山居歲月》的書,不[
阅读全文]
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名著。故事背景發生在法國南部的馬賽。青年水手鄧蒂斯遭人陷害,被囚荒島十四載。獄中結識難友法利亞神父,得知基督山島藏寳秘密。越獄後化名基督山伯爵,依靠金錢和意志,運用一切手段報復懲罰了三個仇人。故事不知是否虛構,但馬賽對開的海面,確實有一個關押犯人的小島,與小説講的一模一樣。它的真名叫依附堡Chateaud&rsquo[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