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箱是旅行和出门办事携带衣物文具等之用,古人因为想讨个好彩头,所以称其为考状元而外出所用之箱,因此而得名。
此箱取材于优质黄花梨,四面均雕刻图案,顶面饰喜上眉梢图,两侧分别饰寿桃纹及樱桃纹,正面浅浮雕猴子、鹿、蝴蝶、寿桃、喜鹊等纹饰,寓意吉祥。
这只状元箱整体包浆细润,雕工精湛,刀法稳健,纹饰精美,从做工来看,应该是明晚期的产[
阅读全文]
马蹄式碗,此种类型的碗,是见于清代的一种碗式,乾隆、嘉庆、道光朝的官窑均有烧制。因其倒扣的形状像马蹄,故有此名称。这种碗的瓷质非常的细腻,胎体薄,重量轻,其中乾隆朝时期的最为轻薄。
马蹄式碗的形制为敞口,平底内凹,浅圆足,器身彩绘团花纹,不过三朝有所不同。其中乾隆时期花叶繁密,油料质感强,显得饱满,比嘉庆时期花叶大,色彩也较之浓艳[
阅读全文]
坛子高近35公分,直口微敞,圆唇外卷,短颈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微内凹,肩部等距贴饰四只扁泥条半环形横系。内外施青釉,外下腹部施釉略薄。外底留有垫烧痕。
相关的资料。在晚唐水丘氏墓中曾有同类器型的文物出土,越省博物馆也同样收藏有相同器型的“官”字款双系坛,均为晚唐五代时期吴越王室所用。
由此,也足以表明这种坛子在晚唐五代时[
阅读全文]
压手杯,一般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其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陶雅》记载有:“宋代均窑压手大杯,细腹半趺,亭亭玉立,并有蚯蚓走泥印,内青而外紫,鲜妍罕匹。”
明代的压手杯,以永乐压[
阅读全文]
玲珑瓷,是瓷都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西方人把它叫做”嵌玻璃的瓷器”。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就有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早在唐代的洪州窑就已经有玲珑瓷的早期产品生产,到了明人永乐时期,瓷都就已经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
阅读全文]
缂丝又称“刻丝”,是我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这两幅作品应该是一幅挂屏,尺寸相当巨大,高[
阅读全文]
此尊观音像也确实不凡,其面相饱满,顶结高发髻呈卷云镘状,双眼向下府视微开,双耳垂肩,面容神态宁定中带出祥和。双肩宽厚,胸前念珠呈球状高高隆起,项圈下缀圆形连珠,右手上举作说法印,左手向下作施愿印,结跏趺坐于宝台前,身穿的袈裟呈现自然柔美的衣纹线条,法相庄严在宣说佛法。
宝台的正后方铸款有“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字体清晰立[
阅读全文]
:“青金石嘛,是一种较为稀有的宝石,这种宝石主要颜色为蓝色,在咱们国家古代被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佛教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
“青金石以其鲜艳的蓝色深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公元前数千年的古埃.及,青金石与黄金价值相当。在古印.度、伊.朗等国,青金石与绿松石、珊瑚均属名贵玉石品种。在古希.腊、古罗.马,佩戴青金石被认为[
阅读全文]
此方田黄石硕大方正,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其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著易辩,纹理清晰特征典型,显然是一块非常出色的田黄冻石薄意”章!”
薄意”,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它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rdquo[
阅读全文]
此尊造像为家喻户晓的弥勒像,高将近十二公分左右,为德化白瓷烧塑,弥勒佛身躯浑圆宽阔,圆头大耳,双耳垂肩。开脸十分喜庆,袒胸露腹。右手持佛珠搭于右膝上。左手持有一只布袋,左膝旁可见从布袋口中散落的各式珍宝。有珊瑚、铜钱、宝珠、银锭等等,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两腿蜷缩两足相合坐于地上,衣褶相迭,垂然而下。弥勒像可谓造型生动,动态自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