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国6珍妮一家
孙燕
珍妮是我打工的第一家客户的女儿。她们家就在我家小区后面,那时我们还没买车,我可以走着去。房子在一个小山坡上。他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珍妮和弟弟。
说来巧得很,珍妮和我女儿是一年级的同班同学,珍妮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女孩儿,大眼睛黄头发,安静不说话,很腼腆。俩人是普通朋友,在学校的时候她们会在一起玩耍[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5玛丽和卡洛斯
孙燕
玛丽和卡洛斯是我们的第一个美国朋友,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单独为他们写了一篇。
1992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还不是很多,莫斯科大学城位于美国的爱达荷州,比较偏远,属于不热门的学校,但是学校很好,风气很正。因为先生的一个要好同学的帮助,所以才申请了这个学校,当时我们对美国也不是很了解,反正只要[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4打工生涯
孙燕
莫斯科城小人少意味着机会也少。没有奖学金的留学生只有利用暑假时间去大城市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开学时交学费的时候写支票的手都是颤抖的,一个夏天的辛苦化作一张纸。有的人为了挣学费,不得不让太太去外地打工,夫妻分居两地。有的把孩子送回国内寄养,妈妈全力打工。很多人就是这样完成学业的。先生为了省下一张邮[
阅读全文]
六十感怀
这一天终于如约而至,这一天不请自来。感觉刚写完五十感怀不久啊?怎么就要写六十感怀了!说时间飞逝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清晨,天刚蒙蒙亮,睡在身旁的先生看到我动了,知道我醒了,马上转过来说:“生日快乐”。我说:“有什么好快乐的?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小老太太了”。先生翻身下床,披上衣服跑到[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不打扰别人就是最大的善良在上一篇“我的邻居们”的文章中我介绍了我的小区的邻居们,在这里我主要是说一说这十年里邻居们发生的变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我们周围时而发生。十年中我邻居中有两个人相继过世,一个是老先生,一个是中年妇女。两家的丧事办得安安静静,没有哭声,没有喧嚣,两个人都是静悄悄地走了,小区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我的邻居们一转眼我们搬到这个小区已经十年了。我的房子位于一个小弯区里就是CT)。里面一共十户人家。别看仅仅十家可是品种齐全,有三家美国白人,两家中国人,一家日本人,一家越南人,一家菲律宾人,还有两家出租房,租户不定。最近一家出租房卖了,被一个印度人买了,现在更全了,六户亚洲人,超过半数了。十户人家除了三家白人和日本人是老居民,[
阅读全文]
走进童话世界在加州绵长的海岸线北边,据旧金山市以南70英里处有一个弯月型的海湾,在弯月的上角,有一座小城叫Capitola,面积1.59平方英里,人口9,918人。这个不足一万人的小城,却拥有着加州最美的海滩:CapitolaBeach。1961年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鹬鸟袭击人类的事件,著名的英国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为此得到灵感而拍摄的电影“鸟”让这个小城闻名于世,即使这部[
阅读全文]
致我那无处安放的情感孙燕今天是端午节,印象中的端午节和清明节有点像,都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这两个节日都与快乐无关。几年前的端午节我忽然情感泛滥,写下了一首诗:呼唤屈原屈沉汨罗原为国,化作九歌绕楚河。我自横眉向天问,今朝公卿骚离何。写完自己被感动得几乎泪眼婆娑。今天早上读到一篇文章,大有醍醐灌顶之势。端午节不是纪念屈原,而是伍子胥。[
阅读全文]
孙燕心语父母与子女90年前后出国的这批人大多是60年前后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们经历了中国动荡年代所发生的一切大事件,出国后我们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涤。我们是见证历史的一代。我们即不承上又不启下,前三十年我们被传统的中国文化灌了个满罐儿。出国以后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将母国的文化一点点地剥离。后三十年西方文化渐渐地融入[
阅读全文]
孙燕心语人与人
不容你不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由此才产生“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西方有“隔壁的院子总比自己家的院子绿”的谚语,异曲同工。
中国人爱攀比,尤其是女人之间,比老公,比孩子,比房子,比车子。而最大的攀比是工资,现在叫年薪。比较的结果是,羡慕嫉妒工资高的人,而瞧不起工资低的。这一点在国外要好很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