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是1950年代苏联援助新中国157项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工程之一。高级别、高规格、高待遇,使得秦城监狱成为特殊监管的别名。而发生在秦城监狱的故事,则成为历史的特殊佐证。
何殿奎:亲历秦城监狱监管岁月
2010年78岁的何殿奎住在北京市金融街旁一个老旧而安静的小区里。这里跟金融街近在咫尺,却完全是两个世界。
[
阅读全文]

中国式军训重在全力营造高度整齐划一到坐卧行走、严苛管理到每分每秒的内外环境,以培养下一代对制度、命令和权威的服从和敬畏,将来成为循规蹈矩的好百姓。并且,在组织者看来,让易冲动的年轻人掌握军事技术也是极其危险的。
“童子军”与中国式军训
8月24日在湖南省龙山县的一场中学军训教官与师生发生的斗殴事件竟然出人预料地轰动全国,一[
阅读全文]

东京日前举办了一个殡葬服务与用品展,在展览上,参观者可试穿寿衣,试躺棺材,拍遗照,体验入殓师化妆等殡葬服务。
生前在殡葬展上体验生后服务
在东京举行的殡葬展览活动中,一位女士正在接受化妆服务,准备坐着照一张遗像。在8月24日为期一天的展会上,大约有50家殡葬相关的公司在宣传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一位女士在试穿一件作为寿衣[
阅读全文]

平邮整整走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一份中央文件下发到各省。书稿被退回,束之高阁,一放就是十年。
十年写“文革”十年史
1996年7月,经中宣部批准,《“文化大革命”简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一次印刷5万册,很快售罄。第二次印刷7000册,再次热卖。至今,已八次印刷,总印数超过20万册。
迄今为止,这是唯一一本经官方审[
阅读全文]

战犯孙辈们的靖国神社和战争
(上)
东乡和彦
炎炎夏日,身穿深灰色西装的前外交官、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东乡和彦(69岁)的身影出现在东京都九段地区的靖国神社院内。他说:“站在这里可以体会到神道的氛围。”
靖国神社是将战死的日本军人和其家属作为“神”供奉的神社,和彦的外公、太平洋战争时担任外长的东乡茂德(1882-1950)[
阅读全文]

太阳照常升起只是人世改
中国还剩下多少文革时的毛塑像?
1967年5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报了新华社专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型塑像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消息。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大专校园、机关、工厂、军营、城市农村都纷纷建成了毛泽东塑像。成为当时即“红宝书”、“纪念章”之后第三大造神的象征。
据参加[
阅读全文]

文革中百万知青的婚姻
文革后期,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遇到了婚姻问题。上山下乡的特殊场合,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而成为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运动性质和一代青年悲剧性命运的了解。本文主要从知青的婚姻政策、知青婚姻率、知青婚姻类型三方面记述了百万知青的婚恋生活。
婚姻政策个[
阅读全文]

一个中国男仆和他创建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摘要: 110年前,在美国当仆人的中国劳工丁龙捐献了自己的全部积蓄1.2万美元,希望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设立汉学系,以传播中华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为了实现丁龙的愿望,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上个世纪末,考稽梳理西方汉学旧事的时候,我不经[
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原总编胡绩伟:邓小平曾阻碍平反冤案
2012年9月16日胡绩伟在北京逝世,家中摆放新华社发布的遗像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胡绩伟就“党性和人民性”问题提出一系列的看法,认为“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性来源于人民性”、“没有人民性就没有党性”。结果在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被整肃,[
阅读全文]

钟志民的选择
不再被运动需要的他,在一夜成名之后,又一夜之间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一退到底,40年不见。
1972年,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从当年开始,根据之前试点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经验,全国大学招生开始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年1月18日,中共中央以当年一号文件转发了江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