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阅兵训练,说白了,就是将活生生的人变成机器人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各种非人道的方式,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训练得千人一面,让他们如同复制黏贴一样雷同,在阵列中不带有任何个人特点,完全如同流水线上出来的标准产品。这样的阅兵方阵,就如同机器人方阵,也好像是活动的兵马俑。通过这种千万个完全失去个性的个体的堆积来达成一种宏大的效果,以震撼[
阅读全文]
驼峰航线刘小童
第十六章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驼峰”,岂止是三个女人的啜泣! 战争,让女人走开! 二十多年前,这绝对是一句时髦话,现在听起来,还是那么极富有诗意和冠冕堂皇。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战争,女人从来就不能走开! 不仅不能“走开”,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从日本人拦截民航班机、阻断中国空中[
阅读全文]
驼峰航线刘小童第十五章地面大配送 “决胜”加尔各答 几乎是在恍然间,不知不觉,很难说清从什么时候起,加尔各答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战略纵深,一个可靠的大后方——所有历经劫难从大西洋躲过轴心国“狼群”潜艇攻击、再经印度洋运抵加尔各答港口卸货的物资全部由此转运,国民政府、同盟国间,所有人员的进出,也全是在这里中转。 [
阅读全文]

有消息说,今年九三阅兵的兵们都不是从下面部队抽调上来的,而是为了今年九三阅兵特别征召的。这些人入伍两年,不做其它任何事情,唯一的任务就是今年九三阅兵,阅兵完毕即复员退伍。起先我对此还有些怀疑,但九三阅兵后网上马上出现了许多受阅兵们大包小裹复员退伍还乡的视频(这些人的面部特征及发型都极富喜感,很容易辨认),让我有些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阅读全文]
驼峰航线刘小童第十四章壮志凌云 在副驾驶的口述中,机长一边重复程序内容,一边把手放至各个开关上,直到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后,两人同时竖起大拇指——起飞。 在两台螺旋桨发出沉重的吼叫声中,C-47徐徐离开地面,钻入夜空中。 飞机刚刚抬起机头,驾驶舱内更是一片忙乱。 机长掌控飞机,副驾驶观察飞机姿态,后座的报务员嘀嘀嗒嗒地拍发电报[
阅读全文]

温家宝算得上是现在中共党内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在他卸任总理职务时曾发出严正警告: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文革的悲剧有可能在中国大地重演。如今,站在天安门城楼,目睹中国的文革余孽公然和国外的独裁余孽们搞在一起沆瀣一气,眼见得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他曾经警告过的局面,而他却对此无能为力,这,叫他如何不悲伤?
2025.9.14
[
阅读全文]
驼峰航线刘小童第十三章三个篱笆一根“桩”? 三个男人“一台戏” 本来应是在一个区域内,共同打一场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反压迫、反侵略的战争,由于三个处于“领导”位置的男人相互间猜疑、离间、不信任和纠葛,好好的合作最后偏偏演变成一场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恋爱”! ……在战争期间,我曾供职于爪哇、澳大利亚[
阅读全文]
今天是九一三。时至今日,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五十多年前的九一三事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时著名的《571工程纪要》以及其中的“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这样的表述。以前读一些关于林彪九一三事件的资料,感觉其中最吸引我的一个人物不是林彪,叶群,也不是林立果,周宇驰,而是他们手下的一个职务只至副处级的年轻人--空军司令部副[
阅读全文]
驼峰航线刘小童
第十二章天地一线牵
繁忙的空港——达姆达姆在华祝面前,我提到加尔各答,实际上,加尔各答这个机场真正名称叫“达姆达姆”机场。 已经无法考证“达姆达姆”的名称来历,惟一知道的是,那个时期,“达姆达姆”机场的繁忙程度不亚于现在国内任何一座空港。 说它是战时亚洲最繁忙的航空港毫不夸张。 云[
阅读全文]
河南信阳地区在粮食亩产放卫星后,政府强迫农民按照放卫星后的亩产缴纳公粮。农民缴不出,政府就发动了“反瞒产”运动。我现在才知道,在当年那场导致三千多万人死亡的三年饥荒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是饿死的,而是在残酷的“反瞒产”运动中被活活打死的。杨继绳的《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一书中列举了一些惨无人道惨不忍睹的实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