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inny自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业内朋友B君早在今春五月就送微信给我,告知纽约大都会将在佳士得秋拍中放血,这一消息立刻引起我的关注。在佳士得拍品目录送至门口之际,旋风式的作业模式立马被我开启,查资讯,看馆藏,预展上手一一进行。
去过大都会n次的我,对其馆藏瓷器很熟。就像小学生熟悉自己的课桌一样,一下飞机我就奔去大都会,寻找那几件摆在橱窗里的豇豆红釉器。不研究不知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九月初,虽已入秋,但夏日的炎热似乎仍然恋恋不舍,徘徊在美东。我有幸抽空去纽约看秋拍预展,本以为要带夹克皮靴,却不想纽约有达34度高温。一落地,一股湿闷的热浪就把我卷了进去。尽管如此,排得满满的行程里,欢快的事此起彼伏,整个人一直处在极其兴奋之中,好爽! 几天里,最亮点是佳士得临宇山人高古瓷的预展会。展会的房间不是很大,落地式的展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刚见到这张画的时候,我就被画家BenjaminHerring在1863年画的月下白马给吸引住了。得知主人有意出让,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它买了回来。后来才知该画曾被苏富比在八十年代拍卖过,我有幸从主人手里收到了当时拍卖的发票。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就是那个大无畏的母亲。 虽然人已去,后人不应指指点点,但此事引来大面积争议,就先把这一点撇开吧。 我认为,该母实际上是个厉害的人,否则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是很了不起的,但也能看得出来她有多疼爱她的女儿。正是这种疼爱,使其女放纵任性,都三十多岁的人,身为人母了,还是会这样不着调地做事情。从小看大,如果不是这位母亲的护犊,培养了这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2015-08-30 13:29:42)

当我看见这四君子四联药瓶的时候,我就被其制作精巧所吸引。这药瓶只有四厘米高。这是一件银烧蓝作品,其制作工艺是早在13世纪末由意大利的工匠发明的,有人也称之银胎珐琅。这种工艺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今年三月,苏富比拍出了一件明永乐青花葡萄花卉纹菱口盘。这件传承有序的宝物,被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刘益谦用五百多万美元拍得。我有幸在开拍前,近距离地把玩了它一把,重温了永乐青花的鉴定种种。在网上,业内专家‘人在悉尼西’前辈却从永宣瓷器的比较之中,对该宝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鉴定要点。
一, 胎体
根据朱裕平著《明代青花瓷》一书中所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网友瓷痴(小张)上了一个带有官窑底款的雍正瓷盘。
据他分析,觉得是老东西:金边上明显的气泡冲口,薄釉处自然开片,黄溢子,使用痕迹错落有致,青花款深入胎骨。甚至认为人物纹饰,也有雍乾人物开脸官窑的定式,额角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颚,三停。五只眼的宽度,正面像。而且,此盘胎质细白紧密,胎釉结合部泛黄,甚至在离稍远处的薄釉下也可见釉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接触了外销瓷发现,许多鉴定官窑的方法不见得管用。一来是民窑制作的多,不按照官窑的要求,二来当时的人为了适应国外的市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所以不按正常出牌。老外对这些外销瓷的研究很深入,甚至自成自己一套系统,看多了,倒觉得老外的书对鉴定外销瓷藏品来说简便实用。现在,国内总算有人写外销瓷的书了,有的写的很好。
看到网友回家兄的外销盘,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07-10 10:02:53)

参加‘海外收藏网’一年有余了,在此期间向各位老前辈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如果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是一个有据可查的资料。慢慢地积累,今后再翻回来看看,也是一种情趣。好了,就这么开始吧,先来回顾这个网晒的一些东西吧。
《收藏网上的惊艳时刻》
收藏网一岁了,网庆之际,葛然回首,那些惊艳时刻,又在闪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4-11-03 14:40:29)

百媚牡丹香, 千姿美人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