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伤寒蒂 蛾眉忧晚花

山西土窑洞里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届”中老大哥,网上人见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个网名,出自唐诗“疏雨过中条”。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5-06-10 15:47:28)
当初有这样的说法:上山下乡知青要过“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样的“三关”,混淆了插队与兵团的区别,混淆了老三届插队与七十年代以后小知青的区别,甚至混淆了上山下乡知青与支农学生的区别。撇下后两关暂且不论,对“生活关”谈些看法。 “生活关”的提法对于插队知青、特别是对老三届插队知青而言,过于轻描淡写了。人生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农民不满意”谈起 ——论老三届插队知青的特殊性 “上山下乡”,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之后到1980年结束了。结束的理由有几个“不满意”,无论三个“不满意”还是四个“不满意”,都包含了一个“农民不满意”。很可惜!研究上山下乡的专家学者们似乎对这个“农民不满意”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没有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2-04-05 08:49:45)
身边的小芳
朱老忠
  一曲《小芳》唱毕,掌声雷动,在单位这次卡拉OK比赛中我获得了“优秀歌手”奖。熟悉我的人都很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拿这首歌参赛?是的,我一向对这首歌都持批评态度。我是知青,我在农村时除了傻吃猛干穷欢乐,就是抠报纸、学马列,还有后来的自学微积分、微分方程,很少考虑什么“前途”,也没有过什么和村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04-04 22:46:50)

同桌的她 朱老忠   老忠小学那个班特别怪,男生特少,不是一般的少、二般的少,大概应该属于三般的少了,男生大约只有三分之一。
  老忠小时候,是全班连男带女的总排头,人称“小豆儿”,平时老实得像个猫。因为男生少,所以老师排座位,所有男生全给配了个女同桌——省得你们男孩子在一起商量怎么对付老师,哼!就连老忠这么老实巴交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04-03 10:43:04)
不知道,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写博文。也许要认证24小时以后。反正自己是一通乱改。
改成个什么牛头马面的都不管,反正还能往回改。这个模样不标准,但有特色。不是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