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过了一个多星期,郑卫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杨小静说:“我们老板下个周未晚上邀请手下实验室的人去他家聚会,幸福时光,可以带家属。”杨小静一听也很高兴:“我这千辛万苦跑到美国来,都成了职业跑堂啦。这下子总算可以到美国大教授家里去参加聚会了!”郑卫解释道:“这不是正式宴会,就是我们自己一个大实验室的人聚一聚,喝点酒,聊聊天,吃些水果点心,这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郑卫去找老板巴特曼博士的老秘书麦瑞打听情况。他知道麦瑞是老板的大管家,已经跟着他有十多年了,老板的日常琐事和实验室的行政工作,都归她管。郑卫跟老太太混得挺熟,时不时帮老太太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他问麦瑞:“听说咱们老板要招一个人做研究助理,是不是?”麦瑞说:“是的,很快就要对外打广告了。”郑卫小心翼翼地问:“我太太想进来做志愿者,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第五部大西洋风暴第十六章美国式奇迹杨小静现在每周打五天工,成了“亚洲村”的主力跑堂,剩下的时间就是洗衣服、睡觉、保养皮肤、练习英语,连饭都很少做。她时不时从餐馆给郑卫带回些吃的,有的是自己点错了,有的是顾客要了外卖没有来拿,结果郑卫把什么甜酸鸡、陈皮牛、佐公虾都吃腻了。她的生活忙碌而疲惫,不仅身体累,心也累,天天计算着那点小费,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杨小静在前台当领位时,打扮比较时尚,还化了妆,当然看上去相当惊艳。她当了多年报幕员,很会摆姿式,站立走行也很优美。一些男性顾客因为想看看她而专门跑来吃饭,也不是什么新闻。这是李三姐当初雇她的原因之一。而她那时大多站在柜台后,顾客们只能远观而无法近触,她也就没有碰到多少骚扰。后来到大堂端盘子了,按照餐馆的统一要求,必须白衬衣黑裤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杨小静的体会再真切不过了,因为吃饭的客人临走时丢在桌子上的小钱,几乎是她的全部收入。所以只要在餐馆打过工的人,对顾客留没留小费、留多少小费,都极其敏感。可以说顾客一进屋,跑堂们的心就提起来了,直到顾客离开,他们的心才会回归原位,或高兴、或满意、或生气,就看顾客在桌上留下多少钱了。杨小静对郑卫说,她现在就是典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打了一架以后,“当牛做马的”谁也不理谁,可又没人说话,便都找杨小静聊天。杨小静对她们那些孩子、老公、东邻西舍之类的话题实在不感兴趣,总是敷衍几句就走开了,使得这两个人都闷得不行。有一次牛和马端盘子正好打一个照面,两人都是头一侧谁也不理谁擦身而过。牛向旁边让的多了一点,衣服碰到了桌上的碗具,差一点翻了下去,要是掉到地上摔碎了,她可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杨小静做了一个多月后,餐馆的生意明显好起来,一则是天气暖和了,二则也可能与外形靓丽、英语流利的新领位有关。许多顾客只是喜欢跟杨小静聊几句天,也有人来套近乎打探情况,一般都被杨小静以不亢不卑的态度圆滑地应对过去。实在对付不了的,还有李三姐呢。时间一久,杨小静就觉得一天六七十元的收入有点少。尤其在顾客多的时候,活多了,工资还是一样,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美国佬中有许多很有个性的人,杨小静第一天正式上班,就碰到这么一位。下午她准备把一对夫妻领到靠角落的一张桌子,马跑过来说不行,说一会迈克就到,接着跑进厨房让后边准备好饭菜。杨小静问李三姐,李三姐说迈克是这里的老顾客,每周二下午六点准时来,坐同样的桌子,点同样的菜,给同样的小费,风雨无阻,周周如此,都好几年了。李三姐还说咱们最喜欢的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接着李三姐考了考杨小静的英语菜名,什么甜酸鸡、蒙古牛、捞面、炒饭、春卷,杨小静早已倒背如流。顾客打电话订餐,杨小静必须正确无误地记下来。李三姐又打开地图,指了几条街和附近地区,叫杨小静一定记住了,这些地方我们是不送外卖的,就说送外卖的人没空,随便找个理由,车坏了、人病了、奶奶死了,反正是不送。杨小静啥也不懂,又问为什么。李三姐不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李三姐低头继续打她的算盘,好象在琢磨什么。杨小静想一想没什么可说的了,就说:“三姐,那我走了。”李三姐问:“你怎么来的?这儿离王冠可不近。”杨小静说:“我开车来的,没多远。”李三姐似乎有点生气道:“你年纪轻轻,会英语,又能开车,不去读书,跑到餐馆来混什么呀?”杨小静辩解道:“我没有专业呀,能学什么?再说我老公那点奖学金刚够我们俩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