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1-02-20 09:26:10)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响)应(袁)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攻)略许下。关羽(逃)亡归先主。”一般根据这个记载,认为当时关羽是直接从许都往汝南投奔刘备,路途并不远,更无须经过洛阳、荥阳北渡黄河;历史上也没有被关羽斩掉的六位守将,因此,《演义》写这些情节纯属虚构。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一、《三国志·武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陆机《辨亡论》指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人怨。”陆机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东吴灭亡时已二十岁,他说这话当有闻见体会。不过从史料看,曹操虽称得上奸雄,但还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只知残虐百姓的暴君。他有时还是很能体恤下民疾苦的。兴平元年(194),军阀兼并,群雄竞逐,兵强者胜,兵弱者亡,曹操又新失兖州,受到吕布的攻击,经濮阳之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2-20 09:01:05)

从几件事,看出曹操的王霸之度量。兴平元年(194),张邈和弟弟张超、陈宫趁曹操远出东征陶谦时,据兖州叛迎吕布。事变一发生,曹操许多属下都跟着倒过去了。这一事变,使曹操一度极为被动。他的根据地兖州,只有鄄城、范、东阿三城为立足之地。由于这一事变,他和吕布几次作战失利,有一次他只得突火而出,连左手掌都烧了。他还因此差一点被迫迁家居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马玉仁(1875.11.30--1940.01.03),原名日能,字伯良。1875年11月30日出生,江苏省盐城县建阳六区陆沟乡马家墩(今建湖县高作乡陆沟村马家墩)人。陆军中将,是位传奇人物,既做过“盐匪”,闹过“马党”,也剿过土匪;解甲归田后,热心围垦开荒,兴修水利,发展工商;晚年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请缨抗日,直至壮烈牺牲。
马玉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韩德勤,字楚箴。青年时与后来成为国民党股肱重将的顾祝同相识相知,并在顾祝同的提携下,从中校副官处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一直升任到鲁苏战区副总司令、贵州省政府代主席、江苏省主席、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1892年10月8日,韩德勤生于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家境尚可,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开国将军之名人多知之,而詹才芳将军之名鲜闻也。
1940年,詹才芳与杨静在河北灵寿县詹才芳将军,湖北黄安高桥区詹店人。1924年参加新民主主义共青团,1927年转入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红军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政委、三十一军政委;抗战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四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马家军阀,严格地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派系,而是同出于源,分作数支,人们习惯上合称为马家军。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34年夏,蒋介石督促白崇禧派一个师归余汉谋指挥参加第五次"围剿"。白崇禧指派第四十四师王赞斌率莫德宏,周元两个团参加。在出发前白谆谆告诫说:"广西地瘠民贫,养不起兵,而老蒋又时时想解决我们,不能不多养一些兵,以图自存。现在派你们两个团去围剿,必须换回四个团的经费补给来,同时你们也不能损伤一个兵,一支枪,这是主要原则。"
白崇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33年12月中旬,即第五次"围剿"中期,陈诚亲自视察九十八师,发现二九四旅远离所属的两个团,与九十八师师部驻在一起,便指责说:"指挥机关离作战部队太远,倘有战斗,不能随时观察战局变化而改变部署,指挥机关无战斗部队保护,易被对方拖住战斗部队而将指挥机关打掉。这样全军必将陷于混乱,不战自溃。"方靖是二九四旅旅长,应负主要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方振武(1885—1941年),字叔平,名运策,寿县瓦埠镇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开始行伍生涯。当时,他受到民生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立志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曾先后参与徐锡麟举义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被捕下狱,判解回籍,旋逃脱。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