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片刻,暑气尽消。云色苍青,彩虹当空。蕉荷滴露,蝉声复起。
日薄西山,丹霞似火。暮霭弥漫,鸟嘈渐息,蝠萤飞闪,蛐鸣起伏。
铺一帘竹席,赤身仰卧,望残月繁星。微风穿林,枝叶错响。
此星光、萤火、蛐鸣、风吟,浑然天成,非霓虹之艳,无郑音之靡,然不亦为一乐乎?是乐也。
[
阅读全文]
雪积盈尺,犹飘不止。向晚出行无由,唯隔窗远眺静听。雪,时疾时缓。风,忽吟忽啸。
洗数节薯蓣,置于火炉。取一卷古书,信手翻阅。非必为圣贤之书,经传传奇皆可。无须定是风花雪月,白雪巴人不忌。
顷而,薯香漫室,口舌生津,闻薯香而读益快。既而,置书于桌,手捧烤薯,大嚼快吞而目不释书,书薯各归其所,终而二者皆尽。
时,口有余香,心有回味,[
阅读全文]
喧嚣尘定,月上东山。荡舟于万顷之湖,背负苍山,前无际涯。离岸千尺,收索撒桨,任舟漂流。
月愈高,愈明,大如银盘。微风乍起,波光粼粼似带,桂香绵绵如缕。
把酒无须问月,食果不思来生。言语不忌高低,主旨无关俗雅。无放浪形骸,神已不知所向。
偶浮云遮月,四下顿晦。不时,月西移或云自散,复亮如昼。不知沙漏几何,友人之醒眠。但凭风吹舟摇[
阅读全文]
最近翻看了《浮生六记》,久闻大名,但一直未读。一读有读之恨晚的感觉。
作者沈复自谦文法不佳,实是过谦。(原话: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其文字工整儒雅就我所知的明清文士来说没有几个可以达到那样的水准。
目前看完了一卷,和李渔的闲情偶趣有些类似,但感觉比李渔的有感情。
很多[
阅读全文]
匆匆看完了浮生六记残余的后面两卷,其成年后一句话概括就是颠沛流离。
造成这种状况根本原因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他属于城市户口,自己没有家产,需要继承父亲的才有可能勉强糊口,可惜逢了个有些奸诈不肖的弟弟,其父母也有些拎不清,沈复又有些意气用事,于是误会重重,没分到家产还被赶出家门。也就是说没有立身之基,这个我在看第一卷时就很迷惑这些风[
阅读全文]
原文: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
阅读全文]
原文;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待[
阅读全文]
原文;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
阅读全文]
与高司谏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
阅读全文]
幸福
幸福在别人手里时,你看的格外清楚,
幸福落入你怀中时,你却视而不见,
象拂掉尘土一样,无情地把幸福扔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