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红豆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个人资料
博文

作者:王充闾


初秋的傍晚,清爽中已经微微地透着一些凉意了。我信步走进西阜成门外的紫竹院公园,拣了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坐了下来。斜晖一抹,弥望里,翠筱娟娟,晴波滟滟,整个园林显现出一种萧疏之美。这情调,这景色,正契合了我此时的心境。我张大了眼睛向四下里了望,——我在刻意地搜寻着,不,应该说寻找着纳兰公子当日在此间“夜伴芳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7-20 20:02:22)

(一)心疼妈妈
丫头每个星期都要到图书馆二、三次去借书,今天她说没书看了,让我带她去。
看到她塞到包里的20多本要还的书,便对她说:别放那么多了,少拿两本,太沉了,下次去让你爸拿着,没你这么心疼妈妈的。
没想到丫头以为我夸她呢,忙说:Thankyou。
又说:我心疼妈妈,再放两本。
(二)精神可嘉
丫头昨天游泳时手撞得池底(她们常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0-07-20 09:56:47)

侍卫并非一定要立功才能受封为一等侍卫。
纳兰的这个侍卫纯粹是因为他的出身——《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说的比较简单明了:清初,八旗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选其子弟中材武出众者为侍卫。
纳兰性德善骑射,拳脚虽然没有明确文字记载说有多高强,但是清初满洲八旗的子弟们还是都非常注重武功的,所以他自然也不会太差。
纳兰性德隶属正黄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7-20 09:35:03)

赵红卫
  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初名成德,后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著有《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曾辑刻《通志堂经解》。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的令词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一位名作家,那是他可以当之无愧的。”(1)
纳兰性德其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7-19 13:20:59)

娃她爸不止一次的叫屈:我在家里就是一个童养媳,你们这两个女人,真真是总是欺负我呀。

这两个女人,当然是指我及俺的丫头。
要说丫头欺负他,俺信,谁让他没有家长的威严呢。
他是经常被丫头欺负哩。比如:手臂上用红笔画个流血的伤口了;后背上画只乌龟了;腿上的汗毛被剪个精光,变成秃毛腿了;要不就是绳子的一头拴着他的脚脖子,另一头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0-07-19 12:57:00)

在我走过的人生的路上,还没有任何事像走与主同行的这条路这样犹豫不决,有这样的内心的挣扎,这样的反复。
当我在填洗礼申请表时,我一直在问自己:“在前行的路途中,我是否可以做到时时依靠主?我是否可以做到事事荣耀主呢?”,我不能肯定将来所做的一切都能荣耀主,但我可以肯定从此以后我会尽心,尽力,尽意爱我们的主。我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文选》李善注引《记》称:曹植求甄逸女未遂,为曹丕所得。甄逸女被曹丕皇后郭氏谗死,曹植有感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题为《洛神赋》。此说与史实、情理难合,不足信。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纳兰容若和王妃对面而坐,彼此都大吃一惊。纳兰容若吃惊的是:姑姑本来是旗中最美的美人,现在却似蓦然老了几十年,而且双眼肿得像胡桃一样,显然是流了过多的眼泪!王妃吃惊的是:她这位才名倾国的侄儿,竟消失了一向潇洒的风度,面色惨白,捧着茶杯时,手指也在微微地颤抖。
  “容若,你好,有什么事情吗?”王妃问。
  “三妹妹已经死了!”纳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位少年是鄂王妃纳兰明慧的堂侄,也是有清一代的第一位词人,叫纳兰容若,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正是当朝的宰相(官号太傅)。纳兰容名才华绝代,闻名于全国,康熙皇帝非常宠爱他,不论到什么地方巡游都衔他随行。但说也奇怪,纳兰容若虽然出身在贵族家庭,却是生性不喜拘束,爱好交游,他最讨厌宫廷中的刻板生活,却又不能摆脱,因此郁郁不欢,在贵族的血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纳兰容若的词,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是词苑里一枝夺目的奇葩,与他同时的和后世的词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之高,陈其年将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后主)相提并论,聂晋人称他的词是:“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王国维先生更认为他的词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后的第一人。这些评语,对纳兰容若来说,我想当不是过誉之词。
有一件非常奇怪、几乎令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