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21-02-07 09:24:58)

若是估计一下1956年工资改革时他的级别,最低咋的也该有文艺八级啊,一个月百多一点点的薪水,除非家里人口实在太多,正常人家就算是7-8口,那时大家的生活水平,用句上海话来形容,“脚碰脚”,差不多的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2-06 10:36:34)
很久以前,读到过一篇文章,陈道明说演员就是一职业,但确实有特殊性,他说“比如哪个演员带着孩子去片场,导演一看这孩子不错,就问老王,你孩子的气质和剧中一个角色很接近,要不让你家小子来试试“? 陈道明说他的家在天津医学院,他家邻居中有很多医生,但绝不可能张医生带儿子去医院有什么事,李医生一看老张的儿子挺精神的一孩子,正好老李要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若是现代剧,体验生活应该是有用的,但古装戏,到哪儿去体验?演韦小宝得先娶七个老婆一阵?那么演李莲英是不是需要割一回JJ? 还有一事,就是说“演出要真”,耳光要真打,踹一脚要真踢,果真如此么? 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段,大约是那三年困难时候吧,一场话剧中,一个男演员有一段要喝一杯威士忌的戏,演员对导演提出要求“为逼真,能不能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看了几集“我就是演员”,还算好玩,注意,是“好玩”。 演员的工作是或在舞台上或在影幕(屏幕)上,而他们的工作恰恰不是他们本人的真实状态,造成的后果是观众不能分清他(她)们本人及塑造的角色,有点时候甚至他(她)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旧社会把演员称之为“戏子”,确实不够尊重他(她)们,但不管不问一律变成高尚的艺术天使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是从作者的老爸五十年代开始的,要说老师,应该是”苏联老大哥“,有如五十年代开始的很多学科一样,得称为苏联确实帮了不少忙--转载者图片说明:北大时期的父亲母亲。父亲身穿干部服,头戴制服帽。胸前别着红底白字的北京大学校徽。母亲也穿着干部制服,翻出一对领子,柔和了单一的色彩与线条。发型变化最大,烫发变为直发,两鬓用发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要不要立规矩呢?见仁见智,或说时间地点人物不同规矩也不同,最可怜的是历史学家司马迁,世人很难理解,到底司马迁之成为永垂不朽的史学大家,是不是因为皇上给他立的“规矩”太霸道:割鸟著史记。 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推而论之,要想称为好的历史学家,必须XXX? 别吓人了,俺不学历史还不行么?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海一代中,有做生意赚了钱的(有多有少),有读书上进挣了份体面工作,也有打了一辈子“低端工作”的人。 网上不说100%也是99%的讨论,仅限于中高端人口的计划,实话说低端人口实在是不好意思参加这类讨论了。 做了一辈子餐馆,报税未必报了全部收入,别以为漏了税的钱存起来就有多少多少多少,本身收入就比码农教授工程师少了很多的他们,再俭省也不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这位仁兄差一点把上海真的搅成了两大派。话说67年夏天,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各地为了保卫同一个人,打着同一面大旗,分成了两大派,随着形势的越来越好,大字报大辩论变成了大动手大动脚,从而经由大刀长矛进化到了机关枪大炮,武斗开始了!此时的全国各地,好像除上海外,都分成了两派,连毛主席居住的北京城也有了天派和地派(不是天牌和地牌),红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才看近二十集,对用光很有兴趣,总觉得和其他连续剧不一样,这部戏好像特别喜欢用那种金黄色的光,感觉总是在黄昏。这种光线照射到锁锁的头发上,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哪位能说点道道出来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2-01 14:23:56)
越禁越想看,想方设法到处找,一本书许多人排队等候,有时轮到了,但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挑灯夜战也得看完。看这类书的人大致上有个圈子,皆为同道,其中不乏“共产党员”或积极分子,当然大家都是心中有数的,不过即便有数也得有所防备,有一种人是居心叵测,其实他或她自己也在更隐蔽的圈子里看这类书,出于想往上爬需要立功,就得找个人来踩踩。还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91]
[92]
[93]
[94]
[9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