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嘴巴的两项主要功能:吃和说,叫做“成也是口败也是口”,往上爬的巴结领导,主要也得靠那张嘴巴啊。---转载者
在我看来,如今的中国社会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就象赤道与北极,许多事情是正好恰恰相反的,如果我们把那个时侯比作炎炎夏日的话,那么现在就好比是三九隆冬;如果那时是南极北极,现在就恰恰正处在赤道热带。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好说坏各有所爱,只要没有昧着良心,明明当年是钻尖打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离开了农村,现在哪门子的无悔?不是矫情就是虚伪。转载者注
受访者:刘小萌,男,河北完县人,1952年3月生于北京市。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代表作为《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1998年,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几位网友在那儿说些毛蒋时代的差别,也起劲一下,说点我所接触父辈等的看法,当然是听他们说些加上些自己的理解。
这儿主要说的是那些与老爸经历相似的人,解放前大学学工科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其余学文科或没上过大学的暂时不在这个“说说”的范围内。
毛蒋时代,可分为政治和经济两部分,先说政治。
这些父执们居多在解放前偏左,对那个时代的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张似乎有点不象照片而像“油画”,和平饭店应该建于海关大楼之前吧。而汇丰大楼也不太像
这张该是海关大楼建造之前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亏得数码相机的发明,亏得网络的普及,亏得有这么一批吃饱了撑着的多事者,什么东西都被留下了痕迹,这拆迁,居然也有这位137806816,跑去跟踪摄影,无评论(谁想咋解释,请自行)。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3-09 09:37:21)


民初即一九一几年的岁月,小凤仙不就是这种发型么?
二十年代,很明显越左越老,到右面就i和底下三十年代接近了,
三十年代的电影多起来了,演员们的发型在人们心中印象很深。
还在继续找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找到再发。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3-08 15:19:27)


位于四马路343号的杏花楼酒家,以广东菜肴为特色,它创立于1851年,一开始只是一家以广东茶点、小吃为特色的,以广东杏华商行老板为主董的规模不大的“杏华楼粤菜馆”,仅一开间的门面。一次,墨海书馆的秉华笔士王韬应邀来此喝茶。在座的商文两界朋友提请王韬另起一个叫得响的店名。王韬略加思考,便随口吟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就对打人作了阶级分析,“我”打得,“你”就打不得--转载者
孔丹、董志雄同志给陈云同志的信
中央政治局会议文件[1984]2号
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办。先送小平、紫阳、先念同志阅批。然后请乔石同志将所有批语及材料印成政治局文件,发各同志。
胡耀邦二月二十八日
耀邦、(剑英暂不送)、小平、紫阳、先念同志:我建议将此信和陈楚三的材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上海妇女服装在西洋装束的影响下,一改宽大传统而变得“竞尚紧小,伶俐可喜”(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此后,这种风尚流播甚广,“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披,几及全国”(徐珂《清稗类钞》)。不仅服装整体发生风格变化,而且服装的各种配套装饰也深受西洋物质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西洋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朋友转来一篇《49路沿线成为风景的街区和历史建筑》,因为离我家不远,很感兴趣,从头到尾一读,感到没劲了,显然作者是“上只角”的忠实信徒,从外滩到东安路中山南二路的49路公交车线路,肇家浜路南面那段,被截留了。
的确,上海的49路沿线,近代历史典故很多,民国期间的名人轶事也多,建筑风格各异,租界风情浓厚,这些都是事实,文章列举种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66]
[267]
[268]
[269]
[2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