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呵呵,出示一张毛林井冈山会师的画,才是真的,以讹传讹,没劲啊,郎儿,-弓尒-♂(0bytes)(2reads)02/26/201521:58:22
其实你大部分时候的讨论还是蛮理性的,网上其实就是大家没事玩玩,不必过于当真,我也只是说说而已.
毛林当然可以会师,第一他俩的确是会了师,哪怕说林只是朱德手下的一个什么长,毕竟林不还是和朱一起去了井冈山么?再小的一个小卒子,只要跟着去了井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他的那张图,是比较大的石库门.最普通的比如步高里之类,从天井进去是前客堂间,再进去的一边是窄小而峭陡的楼梯,另一边细短的小走廊,顶头进去就是厨房上海话叫灶披间,厨房有后门出去,很多的水槽在后门外.
楼梯走一半折回来,正在这楼梯的中间拐弯处,便是亭子间的门,而上了楼梯则是正房了,楼梯又折回去上了楼,一般是晒台即是亭子间的楼上,楼梯还能折上去一层,就是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2-26 09:17:06)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打磕睡也不忘学习".
读书的事得从小抓起,否则"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同志,你不能这样做,成虽然有创意,毕竟太危险,晓得伐?"
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阿爷带侬去买吃格,好伐?"伊只小赤佬看辣眼里."眼巴巴的"
"喏,隔壁阿彩讲格,大概下个号头此地块就可能开始调查拆迁了呀,那末好了,就有可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过来人是不是还记得,表演中有一段是冒充黑人敲那种鼓,双腿夹着鼓,双手一会儿摆动一下,一会儿双肩抖动一番,而最后唱“嗨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嗨唻唻唻唻唻唻唻”的时候,干脆全体乐器演奏人员扛着乐器,左右跳动,并跟着歌唱演员一起唱,整个是对当时的文艺舞台的一种反动一种无言的颠覆,恐怕绝大部分演员和观众都没意识到,这种获得了观众的欢欣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慢慢地慢慢地,从古老的东方远渡重洋,变成了古巴的了,直到现在,假话成了真,哎,古旧古意回巴吧。谁在乎呀?别叫真。
《哈瓦那的孩子》-歌曲创作背景
《哈瓦那的孩子》写于1962年,这首作品的词作者之一的木青在一篇文章中,详细地记述了它诞生的过程及影响、流布情形.
那是1962年,地球的西半球升起一颗社会主义新星古巴。当时作为新闻单位编辑的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不出来,这样到底好不好,肯定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但人与人还是不一样的呀,剃头洗澡修脚等服务性的事咋办?生病找医生是不是就不分科了?那时人的生病统一化了呢?还是医生都成了超全科?--转载者
注:这是从陈丕显1958年7月25日在上海新华分社座谈会上与新华总社社长穆青在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规划”的完全实现四个现代化后的上海的面貌,整体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
爸爸爱我像宝贝.....
哪位记得起文革中这首"古巴"民歌的命运?
不过文革中那首"亚非拉人民要解放,反帝怒火高万丈,再不能忍受...."很是流行.
说穿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那时只敢用这种方式来创作些具有"外国"色彩的文艺节目哪.
无量天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阅读 ()评论 (0)
(2015-02-22 11:22:59)
阅读 ()评论 (0)
全国人民对上海话的重要误解就是“阿拉”的含义,以为上海话中”我,我的,我们,我们的“统统是”阿拉“,之所以想到这点,是刚才那个上海话顺口溜”溜“出来的念头,然后想着从”阿拉“的含义,再延伸出上海话人称代词的点滴。
上海话有”我“没”你“更没”他(她)“,”侬“就是”你“,”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1]
[212]
[213]
[214]
[2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