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好些这类劳模,每一步紧跟党组织,文革前自然吃香喝辣不在话下,可谁知道文革开始的大好形势在于“踢开党委闹革命”,您叫这些劳模上哪儿去直接听江青同志的苦口婆心呀,能怪他(她)们么?相信这些劳模都是好人,包括雷锋同志虽然他做好事喜欢写在日记里让人看又喜欢带着记者做好事,也不是他的错嘛,再一想,亏得雷锋光荣了,否则文革靠着那七个字的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环球时报说的“在老北京城内的一条街道上,陈逸(音)为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算命。他还欢迎来客到他店内预测一个日子的凶吉,而许多中国人已经开始担心这一天: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宣誓就职日。
按照中国老黄历,特朗普就任的1月20日“忌斋醮、嫁娶、开市”。但现实情况比这稍显复杂。在特朗普宣誓时,中国已进入21日凌晨1点,这天(就职)要吉利得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郭沫若在《蒋委员长会见记》和《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春与秋,到1976年5月20日及仅仅五个月后之二次《水调歌头》之“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and”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郭老一脉相传地左一棍子右一榔头,技术很是纯熟高超。若是十月里的“春“雷响在了另一方,他老人家势必再到“水”里“调”一次“歌头”,标题会不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还是因为“一月革命”五十周年,不能不提到王洪文,左右说法都看看,自己爱相信哪个就说哪个是“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定义-转载者上海工人造反派代表无疑首推王洪文。王洪文是全国第一个被中央文革小组明确支持的跨行业全市性工人造反组织工总司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1966年王洪文正值而立之年,是国棉十七厂的保卫科干事。国棉十七厂是上海最大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日子里,过来人吃饱没事回忆回忆也是好玩的,在下那时乃初中学生,自然没有资格去享受经济主义妖风的结果,也没有本事去批判经济主义毒雾的恶果,记得的是咋的一下很多人手上突然有了“点”(不多)闲钱,自行车手表等当时的“高档”商品脱销了,南京路淮海路一些商店门口排起了隔夜队,感觉上海老百姓的政治觉悟就是比较低,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时的演艺,现在的叫法,也就是表演艺术,电影是个传播量大概最大的了,真人演出需要场地等,可不是说电影就没要求啊。电影演员的曝光量及知名度,可与领导人相比,北京人不会知道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是谁,但这两张照片里的人,总会知道几位。这是1962年(?)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缅甸时,光脚,不知为什么不穿鞋,唱歌,大伙瞅瞅,认出几位?这也是1962年上海电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徐老三夹在张春桥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之间那阵,想必他很有几天没睡好觉,不怀疑老三的个人操守,也不怀疑老三确实是真心想着紧跟毛主席,让他作难的应该说一面的市委是正儿八经顶着“中国共产党”旗号的正牌货,虽说张春桥也是共产党员也是市委书记,毕竟不是代表一级党组织,历史的经验告诉大家,“组织”可不是好惹的,但是,话又得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看了之后,对沦陷区的同胞的无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能怪他们么?他们只能在别人的屋檐下低头,说是奴化也好,说是自然而然也罢,普通老百姓有多少选择?逃往大后方重庆?万水千山。奔向革命圣地延安?谈何容易。总不至于真的去饿死。剩下来的只能是安安生生地活下去。说到这儿,也就为抗战是大西南西北的未沦陷区域的人感到庆幸,战后他们有本钱去责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也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掘出这么一个招牌照片,烫头发即科学还是用奶油,不知这个奶油是个嘛玩意,也需就是发腊发乳之流的东西,为了忽悠人就说成是“奶油”,不过发乳看上去也的确和奶油差不多。一连想,果然有点小道理,以前阿拉小辰光,对那种头发整整齐齐发蜡发油抹得贼多,头顶的头发吹得高高的,不就是叫“奶油大包头”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正值一月革命的50周年,没有政治目的地转载当时的玩意,50年了,当时出生的孩子现在也成了半老头半老太,后来人也许不知有过这么一些事,那就见识见识。只是当时那个好像是30多个革命造反组织的名单记不得了,哪位老大能找出来?记得有工总司,农(?)总司,红革会,炮司,红三司,机(关)革(命造反委员)会,红东北红西南在不在记不准,还得加上一些外地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46]
[147]
[148]
[149]
[1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