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四十多年前,一次坐车从扶沟去许昌,路经鄢陵城关时,见路边不远处有座塔,车上有人说起不久前有一疯女人爬塔顶屋檐外,挥舞着手巾又唱又跳。前几天,又专程来到这儿,哇!乾明塔,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啊!向坐塔底边上抽烟扯蛋的老人(与我差不多年龄)询问,那老哥回答我,是的,那“妞”(现在该是老奶奶了)是孙庄的,当年(七十年代初)是因为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知道这个人的人还真的不多,查百度,得“相传为尧时高士,尧要把君位禅让给他”,他没要,否则历史不知又该咋写了。相传为许姓之祖。
民间相传,当时许由居住的地方在今鄢陵县西南25华里的陈化店常庄村,后人筑有寨垣,故人称此处为“许由寨”。《鄢陵县地名志》记载,明代时期,常村的村名确实叫做许由村,因为村内原有许由寺,传说许由曾隐居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9 13:42:54)

断桥上哪怕天下雨,人还是多的,杭州人说道“晴西湖不如雨西湖“,有一定道理,雨蒙蒙情浓浓,烟波遮掩愁意重。遥想当年许仙偶遇白娘子那天,也是这么下着蒙蒙细雨,但是,人肯定没有这么多,否则白娘子眼看花了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了,,接下来也许就没有那么些故事了,法海和尚出不了名。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查“甘罗”条,得安徽颍上人,就是那个十二岁就当了宰相的小赤佬,记载中甘罗墓在老家安徽颍上,传闻中在河南省的鄢陵县甘罗村,就是这儿,未经证实,村民自己说的,所以连个“县级”文物都算不上。
事出大概有点因,当地人开口就是“宰相爷”的甘罗,在咸阳上班的时候,突然死了,灵柩运回老家的路途中被水冲到了鄢陵,这儿的乡亲们就把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百度介绍的是,兴国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兴国寺塔位河南省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的“兴国寺”西南侧,以寺而故名,(原寺已不复存,现群众集资新寺重建)。此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有点矛盾,估计先修的应该是“寺”,然后修的“塔”,从而“塔”以“寺”而定的“名”。北宋的太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7 18:55:47)


抵制已有半月多,不知业绩有几何?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第四子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之后的纪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所以叫做鄢陵,虽然在随后的历史长河里,这个县的名字被改来改去,但终究还是被改回来了,三千年啊!
有书为证,若从百度上查《左传》和鄢陵的关系,《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6 11:47:02)


生意的难做,老板们挖空心意,打出人民公社的旗号,并不表示他们准备要“一大二公”,否则他把店上交不就得了。这只是个幌子,抓人眼球的“伎俩。
手艺人凭的是本事,找饭辙容易些。
东拉西扯一番,什么都卖,甲乙丙丁ABCD1234
上海女人(?)卖上海女人用品
行人行走
男人不爱逛街的出路,被这个店主点出来了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日外滩白相,见一年轻警察同志,埋头摆弄手机。
拉长镜头注意,他低头的时间不短
不知他在看什么,上级的指令?同事的信息?还是家人的消息?
他们也是人,也有父母家小,除了公事,同样有一脑门子家中琐碎杂事烦恼。
公私兼顾一下也是应该可以的,只是别“玩”就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上海如今的确好些地方都搞一个“假”的解放前“形象”,有必要吗?
每一处,黄包车是标配,坐黄包车似乎旧社会身份的象征了,要知道即便是解放前,一些有识之士也也反感坐人力车的啊,比如鲁迅好像说过外出坐电车就比黄包车强得多,快啊。家中一些老辈子也说过,坐人力车上不自在,尤其不忍心看到比自己还年纪大的人拉自己。现在倒好,拉黄包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136]
[137]
[138]
[139]
[1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