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1966孔府大劫难

在曲阜,很多孔府后裔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一个名字被他们不断提及--谭厚兰,她是文革中北京四大学生领袖之一、曲阜“讨孔”指挥部的总指挥,之前是“北师大井冈山战斗团”的负责人。
谭厚兰是北京师范大学“调干生”,曾被抽调到《红旗》杂志帮忙。由此,她结识了林杰,林杰是当时《红旗》杂志的主要作者,是“文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革时,到处都是”揪“出叛徒,揪出阶级敌人,揪出走资派,揪出漏网右派,揪出这揪出那个的。
仔细一想,全是抛出的,小民百姓哪知道谁谁谁的历史啊?
组织上不抛材料,鬼晓得。
哪位敢说比如蒯大富,敢说刘少奇是他揪出来的?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现今的瑞金南路,就是当年的日晖港,一条小河浜,浜东是卢湾区,浜西就是徐汇区的斜土街道。
七岁那年搬到这片土地上,到处走来走去不知道多少趟,这几乎算得是上海最下只角的地方,棚户区一片片。草棚棚一间又一间,直到八十年代初,党的阳光似乎没把这块地方照得很亮,这三十多年来,完完全全变了样。
那日我从大木桥路,先沿中山南二路向东走。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原本只是遮雨,慢慢变了,装饰摆设....
说到伞,尤其在杭州,免不了和许仙白娘子挂上钩,导出一段凄凉流传千年的故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些日子里出生的人,如今已过五十,不知多少人还记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那阵子,最倒霉的就是他们,党组织瘫痪了,而“政”的比如有些厂长,则挂着牌子指挥生产,那些原先党组织的“红人”,居多做了保皇派,而对他们的口号是“保皇有罪,罪该万死,死后喂狗,狗还嫌臭”,也吃不开了,反倒是三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关于“官话”,维基百科如是说:
明朝灭元定都南京,“一以中原雅音为正”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南京移民之北京四十万人超过了北京人口,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南京官话的腔调逐渐染上以北京语音和北方话的腔调,逐渐产生含有北京声调的官话,作为国语正音的官话又再次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1-18 06:48:59)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大师,人怎么才能快乐?”“不与愚蠢的人,辩论。”“大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你说的很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出生月余,我家就离开了这个地方,虽说毫无印象,毕竟是我出生的地方,其实除了个地名,和我也没有任何关系,连户口本上,写的只是“四川泸州”,没人问我是哪个镇呀。
不过,也别小看了这个镇,这儿在抗战战争期间,是大西南地区的最大物资转运站,还有一个“第一”,中国第一条全混凝土跑道的飞机场,那时为轰炸日本侵略军的很多美军飞机,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1-17 14:52:07)

一个小青工,年近三十,尚无对象,爹娘当然着急,本来家庭经济条件住房条件就不是很好,虽说成分好,这位又是出了名的老实户头,谈朋友就有难度了。
一次车间里的师傅给他介绍个对象,事前说过这个小伙子家里条件不怎么样,房子呢只好隔断才行的,不过老实肯干,又做人家,属于“实惠”型的,姑娘听听也动心了。
于是到了约定的地方见了面,小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一说到方言之复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的所谓十里不同音,听到的总是山高湍河阻挡了语言的交汇,以致河东说东河西说西,有的可以基本可以交流,但再隔远一点就是鸡同鸭讲了。
比如湖南的益阳和长沙,相距不过七八十公里,说话可以交流但会产生误会,以前说过我是在长沙读的大学,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自然说的是长沙话,俺班一孩子(上学时仅十五岁)来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26]
[127]
[128]
[129]
[1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