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9-09-13 01:04:06)
三、“畏”与“顿悟”——意义的敝显与体验的方式
人总处在世态炎凉中,因为此在在,而且不得不在,只要人存在着,就必须把“已经在此”这一实际承担下来。“只要此在作为其所是者存在,它就在被抛掷状态中,而且被卷入众人的非本真状态的漩涡中。”〔11〕于是,陡然之间,畏袭满全身,一切在者都变得无足轻重,赤裸裸的世界涌迫而来,世内存在者,以及他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9-13 01:02:32)
二、“此在是烦”与“人生是苦”——意义的遮蔽与体验的生发
此在是通达存在的一条道路。然而,此在状况堪忧。自人被抛入这个世界,烦就与他如影相随,烦之所由就在于人是时间性的存在,“因为此在本质上包含有在世,所以此在的向世之存在本质上就是烦。”〔8〕“烦的机制整体性是在时间性中有其可能的根据。”〔9〕“已经完成的对此在本真的能整体生存的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9-12 11:58:38)
海德格尔与禅宗生命体验论比较
作者:班秀萍[2001-12-109:18:53]
巴雷特在《佛教禅宗8226;铃木大拙选集》导言中描述说:海德格尔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有天他在看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正在看铃木大拙的书。海德格尔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正是我在我所有著作中要讲的。不管这里是否有夸张的成份,海德格尔与禅宗的相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相通可从多角度探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这种笼而统之的思维方式,总让我联想起梁启超他们那个时代
常用来批评人的一个词语:颟顸笼统!
在你的眼里,现代科学和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现代文明,都比不上唐朝的高峰?
现代文明的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有秩序的自由!
这是人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社会结构。
你若生在唐朝,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比如那位卖炭翁)或者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