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中国

一杯茶, 一台电脑, 时间悄悄从指间流逝;一句话, 一个玩笑,阳光偷偷沿帘缝偷视
个人资料
博文
(2010-04-17 18:29:07)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1978年),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陈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整下,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0-04-17 07:54:37)

临江仙
(吟诵曲,清·纳兰性德词,陈炳铮作曲)
演唱者:姜嘉锵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
片帆从此寄天涯。
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
春云春水带轻霞。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原文链接:http://music.guqu.net/gushici/10448.html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4-16 15:06:12)
仅以此歌献给那个曾经年青,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年代.如今梦已碎,人已老,廉颇尚
能饭否?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0-04-16 14:48:09)
我心中的耀邦by胡启立
(Excerptfrom)2010年0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文章原发表于2005年12月07日
当然,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全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小平同志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团结和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和态势;但作为总书记的耀邦同志在小平同志领导下,披荆斩棘,冲锋陷阵,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胡耀邦
  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由他的女儿满妹撰写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即将由北京出版社推出。本书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最后的日子。作品蕴积多年,和泪而成,饱含真情,字里行间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胡耀邦
  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由他的女儿满妹撰写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即将由北京出版社推出。本书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最后的日子。作品蕴积多年,和泪而成,饱含真情,字里行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纪念胡耀邦
2010年04月15日
再回兴义忆耀帮
作者:温家宝
前些天,我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随耀邦同志在这里考察调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兴义派我夜访农户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0-04-08 19:25:13)
如今北京借助奥运,上海靠世博,结果都是靠榨取全国的民脂民膏,把大都市建得美
轮美奂.(不反对建设,但所有的发展建设都是以牺牲小民作为代价肥官人利益作为
成果就不妥了).所以金絮其外,难掩百姓的疾苦.高房价只是悬在百姓头上的一把
看得见的利剑.贪官污吏,官商勾结,才是插在百姓心中的一把无形的剑,见血封喉,
杀人不眨眼的吸血剑.
老百姓日子疾苦,并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FromthebigsnowinsouthChinaafewyearsago,toSichuan'searthquake,
andthisyear'sbigdrought.China'scapabilityinscienceandtechnologyisseverelytested.Sopolicymakersshouldrealizethatitisnothowmanypapersthatgetpublished,itistheabilitytomakeadifferenceindecisionthatisbasedonsoundandsolidscientificknowledgethatmattersmosttothecountryandthepeople.
Forlong-termclimateprediction,Iknowsomeonewhoisdoingthi...[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经济拉响红色警报:像装有炸弹的大巴在飞奔财新网
作者:美国投资公司GMO研究报告
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前景十分萧条:家庭需要减债,西方政府不得不勒紧钱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许多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投资者的这种热情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有着13亿人口,且经济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