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人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到《安娜卡列尼娜》,这一部部巨著,正是以对男女主人公细腻的心理动态描绘,和出神入化的情感体验的倾诉,抓住了无数读者的心。作为看家,一般人取的是观照的态度,即不会把现实的人生同艺术作品等同起来。然而,不能不承认的是,文学确实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是社会生活的折射,人们甚至[
阅读全文]
算下来令芝来美国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么长时间她只回去过两次。回哪儿去啊?当然是她的家乡,那个在中国版图上很不起眼的离西安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小小的村落。熟人和朋友谈及此事,都免不了好奇地问她:“这么久没回去,你不想家呀?”令芝总是淡淡地笑笑,说:“嗨,久了,都习惯了。”“习惯了?习惯什么了呢?”大家只是心里这样嘀咕,她的回答还真是有些[
阅读全文]
欣赏本来是一个美学研究中常用的词汇,它是指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心理,去观赏和体味外界的客体,去解读生活中遇到的人与事物。把它用在社会生活中,欣赏指的就是人对于他人所持的态度,或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势。仔细想来,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希望被人欣赏。这才有了“千里马”难遇“伯乐”,“人生难得一知己”的种种感叹。说实话,[
阅读全文]
说到赵老师,您会不会马上想到赵忠祥?如果是,那我这个标题就没起错。回想九十年代初,杨澜在《正大综艺》节目里那一声声“赵老师”长,“赵老师”短,叫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于是,不知从哪天开始,人们对“老师”这一称呼似乎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人问“你该称谁为老师呢?”这听上去好象傻瓜都能回答的问题。“当然是称那些曾经教过自己,或者正在教[
阅读全文]
本来是个北方人,却不喜欢吃面条。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是事出有因的。听我妈妈讲,在我四岁那年,姐姐因扁桃体发炎,需要住院做切除手术,在今天这种手术已经成为门诊手术,但那时候可不得了,不光是住院,手术时还要全麻(全身麻醉),术后要一个礼拜才能出院。姐姐住院,妈妈毫无疑问地要陪着她。剩下我和爸爸在家。这下可惨了。我爸爸那时还不会做[
阅读全文]
在北京呆了十四五年,对北京的各种小吃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象豌豆黄,驴打滚儿,蜜麻花儿,样样我都爱吃。因为本人特喜欢甜食,那些粘乎乎甜滋滋的东西真的令我百吃不厌。可是,只有一种北京小吃是我无论如何都享受不了的,那就是豆汁儿。梁实秋老先生曾写过:“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就好像说鸡蛋的时候鸡子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若没有这个轻读尾的语[
阅读全文]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在某个网站上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当时就觉得心里一亮,“对呀!有桥,干嘛还要去摸石头过河?走桥不就完了?”不过转念一想,不行,这桥可不能随便乱走。你想啊,叫座桥,它就已经固定了,由桥引导的路是改不了的了。这问题也就来了。走座桥是小事儿,可这接下来走什么路可是大事,弄不好是要犯错误掉乌纱帽的。虽说这摸石头过河有点风险[
阅读全文]
打开信箱,查看一下今天有没有新的伊妹儿。钢琴老师有信来。那可不敢怠慢,赶快打开看看。噢,是下一学期的上课时间表。顿时松了口气。想起来儿子自五岁开始学弹钢琴,一路走来,这个中甘苦自不必说,其最大的意外收获愣是把我这个琴盲给变成了个对钢琴也半通不通的“琴妈”。难怪一位从国内来我们家做客的朋友,听了儿子弹的一首贝多芬的小奏鸣曲,大为惊[
阅读全文]
自从经济危机在全球暴发并不断延续,一个新的名词愈来愈频繁地跃入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所谓“中国模式”。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或者说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事实上,中国模式在实践上究竟指的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关于这种模式的诸多说法既源于美国智囊们的创造,也源于中国自豪的经济学家的模糊说辞。然而,随着这场危机的逐步升级,世界对中国[
阅读全文]
最近一期《时代》周刊登载了一篇题为“为什么锻练不能使你苗条?”的长篇论述文章。该文作者在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既运动并无助于减轻体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减肥。众所周知,运动可以促使体重减轻,这是一个在医学界已经盛行了二十几年的理论。直到今天,美国的各种医学组织仍在推行运动良方给那些想要减肥的人们。统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