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的歌剧大多数是真实主义的,包括我们前面欣赏过的四部名作,但这部《图兰朵》却不是真实主义,而是历史传奇题材加“异国风情”,是以历史上中国的元朝为背景,情节也并不真实(没有史实根据)。剧本由剧作家塞佩·阿达米(GiuseppeAdami)和雷纳托·西蒙尼(RenatoSimoni)撰写。大部分谱曲由普契尼完成,但由于他只写到第三幕柳儿自尽就不幸因病去[
阅读全文]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也是属于真实主义,又带有“异国风情”的作品。表现日本年轻的歌舞伎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之间的婚姻及感情纠葛,最后是悲剧的结局。我们前面说过,欧洲歌剧中的悲剧很多是以女主角的死告终。就说最近欣赏的普契尼这几部,曼侬,咪咪,托斯卡,乔乔桑无一幸免。《蝴蝶夫人》的剧本由意大利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Illica[
阅读全文]
《托斯卡》是普契尼又一部真实主义的名作。剧本是意大利剧作家贾可萨(GiuseppeGiacosa)和伊利卡(LuigiIllica)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多(VictorienSardou)的同名话剧改编。剧情以十九世纪初的罗马为背景,表现女主人公歌剧演员托斯卡和她的爱人画家卡伐拉多西,在暴政的压迫下,为爱情,也为理想做出的可歌可泣的抗争。关于这部歌剧更多的概括和剧情,见百度百科:http://baike[
阅读全文]
普契尼的这部名作大家都比较熟悉。剧本是两位意大利剧作家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Henri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Scènesdelaviedebohème)改编的。表现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些贫困的文艺青年,包括诗人,美术家,音乐家,哲学家,及绣花女等人的生活,特别是诗人鲁道夫和绣花女咪咪的爱情故事。关于这部歌剧的剧名,“波希米亚人”是原剧名[
阅读全文]
普契尼大家比较熟悉,他是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大师,一生作有十余部歌剧,在剧情方面,大多数具有前面介绍过的“真实主义”的特点。在音乐方面,普契尼主要受威尔第及其他意大利前辈的影响,受瓦格纳的影响很少。概括说来,他的歌剧在音乐方面有如下一些特点:
全剧开门见山,直接开始第一幕,没有序曲,这是相对大多数歌剧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序曲[
阅读全文]
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Giordano,1867-1948)的创作以歌剧为主,共有十余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安德烈·谢尼埃》。作品以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表现著名诗人安德烈·谢尼埃(1762——1794)的事迹,革命斗争的残酷,以及男女主人公对生命,爱情与自由的信念,是一部感人的真实主义的力作。脚本是意大利语的,由路易吉·伊利[
阅读全文]
莱昂卡瓦洛的《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又一部杰出的代表作。莱昂卡瓦洛(RuggeroLeoncavallo)作有二十余部正歌剧和轻歌剧,其中《丑角》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剧中的男主角卡尼奥是一位乡村小戏班班主,擅长扮演丑角,演出喜剧。他的妻子,女主人公内达也是他的小戏班的主要演员。剧情就从这位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展开。关于这部歌剧的更多概况和剧情见百度百[
阅读全文]
前面我们提到十九世纪后叶,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Verismo)歌剧。如果说上次欣赏的彭奇埃利的《歌女乔康达》是真实主义歌剧的先驱,那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就是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马斯卡尼(1863–1945)的作品主要是歌剧,一共有十多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乡村骑士》。脚本是由塔尔焦尼-托泽蒂(G.Targion-Tozzeti)和[
阅读全文]
十九世纪后叶,在同名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Verismo)歌剧,并在整个欧洲歌剧史上独领风骚。真实主义歌剧的最大特点是反映下层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悲剧。其代表作曲家有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焦尔达诺,普契尼等(我们后面会欣赏到他们的作品)。而比他们年代早一些的彭奇埃利(AmilcarePonchielli,1834——1886)则被认为是意大利[
阅读全文]
《奥赛罗》是威尔第后期的主要作品,脚本是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剧作改编,剧情大家都熟悉,是著名的悲剧,表现十五世纪晚期,塞浦路斯岛上摩尔人总督奥赛罗听信身边的坏人的谣言和挑拨,误认为自己的妻子泰斯德蒙娜与他人有染,并亲手掐死了妻子;在得知真相后,奥赛罗追悔莫及,自杀身亡。这部歌剧产生在瓦格纳的乐剧改革之后,尽管关于威尔第是否受到瓦格纳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