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内,周总理的病情报告便不断送到主席这里来。毛泽东静静地看着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报告,治疗方案、抢救方案的报告。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张耀祠得知这一噩耗,马上来到主席的大厅,告诉了在毛泽东卧室外面值班的护士小于。小于拿起了平时常用的一支铅笔,一支很轻很轻的笔[
阅读全文]
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毛泽东病逝。当时的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通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要他通知政治局委员,立刻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讨毛主席后事及相关事务。这时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很快赶到。不过外地的政治局委员如许世友身在广东,坐飞机也需要很成一段时间才能赶到北京,因此政治局会议的召开一拖再拖后,便由在京委员先行召开了。
阅读全文]
保卫苏维埃,就是保卫欧洲,就是保卫美国自己。
不给苏联输血,让苏联拖住德国,英国早完蛋了。
向日本法西斯输血,才是资本主义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行为。当然由它的贪婪本质决定。
二战胜利,是双方暂时放弃意识形态对抗,走向联盟的胜利。
团结才能和平,和平才能进步!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本应该这样求同存异,联手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阅读全文]

彭德怀自的与表妹周瑞莲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919
年,彭德怀刚满18岁时,与瑞莲举行了订婚仪式,后来他投
奔了湘军当了连长。上级发的军响,他舍不得花,一个铜板
一个铜板地积攒着,好回家同瑞莲成亲。正在这时,老家捎
来口信说,瑞莲爹被地主逼债自缢,狠心的地主便要位瑞莲
抵债,瑞莲执意不从,跳了悬崖……。
瑞莲的死,使彭德怀心灵上[
阅读全文]
咱们先按现在能接受的观念看,
1、毛选是毛作品的选集,毛对所有入选作品拥有著作权,首先这一点应无异议。
2、党中央决定出版毛选集,党中央是发行商。发行量、发行范围、发行方式不由毛决定,而且首先应该和毛协商好版权转让。
3、党中央组织的毛选小组负责修订、注释、编辑、出版等工作。毛无需对毛选小组的人工开支负责,没有用稿费支付他们劳动的[
阅读全文]
十送红军-高清晰
映山红
送别-《怒潮》插曲
洪湖水呀浪打浪
小曲好唱口难开
我的祖國
紅星照我去戰鬥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
阅读全文]
<br><br>而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美籍教授施拉姆,在其《毛泽东》一书中对毛泽东家庭成分的评述却是这样的:<br><br>虽然中国农村非常贫穷,一个人生活稍有宽余,即足以定为“中农”甚至富农,但毛泽东也可能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这可能是因为他从前经常同父亲发生激烈冲突而对他不那么孝敬了;也许是他在1936年想借此说服学生中间的许多富农子弟,他们的阶级出身并不一定妨碍他们参加革命活动。无论如何,不管毛泽东的父亲后来拥有多少财产,他出身贫农这一点肯定对其家庭有深刻影响……(〔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8年8月版)<br><br>施拉姆这些评述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毛泽东家庭成分的自述,持有不同的观点。显然,他认为毛泽东自认是富农,是出于其他用意“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正确地应当说毛泽东出身贫农。<br><br>日本著名学者大泽升在《中国向何处去》一书中,则记述毛泽东是“富裕中农的长子”。(〔日〕大泽升著:《中国向何处去》,三一书房1988年4月版)<br><br>然而,在国内,众多的人都认为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当是贫农。其理由是:<br><br>早在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就没收了毛泽东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产和田地。1950年,全国在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根据解放前3年拥有的家产(主要是不动产)来划分家庭成分的。湖南是1949年8月5日和平解放的。湘潭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8月9日。韶山人民迎来解放大军的时间是1949年8月15日。韶山解放前的3年,即为1946年。那时,毛泽东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的家产仍未归还。据此,有人认为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为贫农。<br><br>有的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毛泽东的家产虽然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但他父亲健在时,置买了22亩田地,家中只有5口人,平均每人占有土地4亩多,而当时韶山平均每人只能占有九分三左右的土地。除此,毛泽东的父亲还雇过长工。因此,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该评为富农。<br><br>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到底应该评为什么呢?这事可把当时负责土改工作的韶山乡(当时为清田乡)农会主席兼乡长毛寅秋难坏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早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的内容,心想:按毛泽东家原有的财产,应该划为富农。但把富农的成分划在一个伟大革命领袖家,怎么行呢?他左右为难,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写信请毛泽东答复。<br><br>毛寅秋给毛泽东写的信,大意是: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工作现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您知道,韶山是山多田少,初步推算,每人平均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家有几口人在韶山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br><br>乡政府的郭秘书看了毛寅秋写给毛泽东的信,感到内容比较含糊,便说:“那成分的事,怎么没有讲呢?”<br><br>毛寅秋回答说:“主席看了信,便会晓得我们的意思。”<br><br>果然,信发出不久,毛泽东就趁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之便,向韶山乡转达了他的意见。具体说有以下三点:<br><br>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br><br>二、划分富农,责无旁贷,付来300元作为退押金。<br><br>三、人民的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br><br>就这样,韶山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把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划为富农。但过去向到韶山参观的国内外人士介绍毛泽东的家庭情况时,一般仍不讲毛泽东出身富农家庭,而说是纯朴的农民家庭或革命家庭。<br><br>)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家庭成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样存在家庭成分问题,而且家庭成分也有所争议,然而,土改时毛泽东向韶山乡政府去信,自己确定的家庭成分却鲜为人知。
许多国内外人士到韶山参观,当向毛泽东旧居和毛泽东纪念馆的讲解员或韶山的官员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都说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是纯朴的农民家庭或革命家庭。然而[
阅读全文]
毛泽东和孔昭绶
今天的年轻学子们或许不太清楚:当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在得到众多良师益友的精心教育、培养和呵护的同时,也曾遭受同时代里所有追求自由民主的进步学生同样的际遇———因与旧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而被学校个别思想保守的教师、甚至是校长所不容。
1915年,毛泽东因闹“学潮”受到校方的“记过”处分后,此后一个学年[
阅读全文]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读师范?诸位今日走入师范之门,习教育之法,今后还要致力于民国的国民教育。如果不解决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我们就会学而不得其解,思而不得其意,到头来,五年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不知道下到什么地方去。
我们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张南轩先生在此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多年,虽经天灾,虽历战祸,虽经朝代变迁,帝王[
阅读全文]
私立教育发展概略
清末新政前后,湖南开始出现各类私立学堂。最早开办的是位于长沙县湖迹渡的明耻小学堂,它创办于1900年。至辛亥革命前夕,湖南已办有从私立小学堂到私立高等学堂等各类私立学校。尽管当时私立教育的规模不是很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但它毕竟为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兴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