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23-02-01 12:20:23)

佳易博览作者:8字路口01电影《无问西东》结尾的彩蛋,都是清华大学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其中唯一健在的,就是杨振宁先生。杨振宁现在自然是无人不知的华人之光,他从西南联大毕业以后的人生轨迹,约略就像沈光耀的母亲所期望那样: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但我今天想谈谈另外一个人,一个今天早已被历史抛弃,也已经被世人忘记的人物:他叫赖钟声,当年在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3-01-31 14:07:25)

Original小锦思语往事叉烧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龙伤透了邓丽君的心。有一次邓丽君刚刚表演完,为了能快点见到成龙,她礼服都没换,就跑去找他。来到成龙家,他刚好在跟兄弟聊剧本,成龙只跟她说了一个“坐”字,也不管她,继续跟兄弟聊。成龙聊了一个钟,邓丽君越等,心越凉。她坐不住,想要回去了。成龙说了声“好”,也没有去送送她。邓丽君走后不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1-31 08:50:17)

老马走了,和煦的阳光打在一页薄薄的讣告上,悲伤又宁静。最近,一页关于“老马”的讣告火了。很多人祝福老马,希望老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但有很多人不明白:“谁是老马啊?”  老马是谁?这则讣告来自熊馆全体饲养员。讣告回忆了老马生命最后阶段的点点滴滴。老马是一只生活在南京红山动物园的马来熊。  网友说,在平均寿命二十多岁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Original俯仰翁俯仰诗文个《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最具轰动效应、影响范围最为广阔、极具思想爆炸力的一部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大陆引发阅读狂潮(包括引起高层关注),而且在港台受到热烈追捧,还被翻译为英、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它署名【德】“洛伊宁格尔”,但却地地道道出自中国人之手,实可谓伪翻译的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1-30 07:36:07)

作者:铁凝 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很多钱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所以舍不得穿,除非参加重要会议或在需要表示诚意的场合才穿上身。因为使用率太低,我慢慢忘记了有这样一件衣服。换季时,家人帮我整理衣柜,我才想起它。躲过水洗日晒,它依旧笔挺,款式却已经过时。讪讪地把它小心包好,继续收进柜底,回味起初对它的喜欢,我忍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1-30 07:32:46)

作者:铁凝很多年前,一位年老的女作家给我讲起过她的初恋。 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年代,她是八路军中一名14的小战士。她暗恋着一个大她几岁的士兵,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一个村子里。  一天,那士兵被派去前线,她和战友们去送。她知道他很有可能一去不回,却没有勇气说出她心中汹涌的爱和巨大的悲伤,她毕竟不是卡门。她和卡们完全不同,她的暗恋是一种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于小冬陈丹青,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其主要作品为:《西藏组画》、《退步集续编》等。这些日子,许多博友讨论了陈丹青老师说自己“没画过素描”的问题。联系上下文,陈丹青所指“素描”应该是国内学院里这几十年形成的用于基础训练的那一类。是学自50年代苏联的素描训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01名人故居,套路很深当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看名人故居,多少都有点瞻仰先贤、教育子女的意思。比如在来到杜甫草堂前,他们很有可能对孩子这么说:“杜甫知道吧,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李白的头号粉丝。他非常关心社会,哪怕自己住得不好,也想让别人住上好房子。杜甫有首诗特别著名,说自己住得怎么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咱们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59年10月1日,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前举行了阅兵仪式和七十万人大游行,庆祝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人多就是力量大1959年国庆前夕,作家冰心在参观了新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后,写下这样的句子:“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关于水滴与大海、螺丝钉与社会主义大厦的辨证思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983年,就在严打的同一年,一位名叫LeroyW.Demery的美国摄影师与朋友们来到了中国,他用镜头记录了他的行程,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1983年8月8日,昆明街头看新家电的人群。1983年8月18日,郑州街头的孩子,那时候的家长们也很担心“人贩子”的存在。1983年8月29日,兰州友谊饭店附近,几辆正在严打运送犯人的汽车。1983年8月29日,正在严打期间的兰州。1983年8月2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