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qq.com/news/pics/2709/2709886.jpg><br><br>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想像图 <br><br> <br><br> 信报讯(记者 李剑英)昨天下午,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在向记者通报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会议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去年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首次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我国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平。” <br><br> 我国具备造航空母舰能力 <br><br> 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何时制造航空母舰的问题时说:“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具体什么时候制造目前还没有定。” <br><br> 黄强表示,国防科技工业今年除了保质保量完成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年度任务,还将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重点在信息安全、新型能源、反恐装备、海洋工程、光机电一体化、卫星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 <br><br> 开始论证“大飞机”项目 <br><br>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黄强昨天告诉记者,中国启动“大飞机”计划引起了个别国外大型飞机制造企业的警觉,目前“大飞机”项目正在进行积极论证。 <br><br> 黄强说,“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也能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中国要完成“大飞机”项目还需要两三个周期。 <br> <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2.jpg><br><br>中国“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想像图,舰载机为国产歼-11战机<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3.jpg><br><br>大连瓦舰改装中<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4.jpg><br><br>未来航母想像图 <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5.jpg><br><br>未来中国航母可能加装3-4座国产730近防系统<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6.jpg><br><br>航母反潜直升机可能选作俄制卡-28 <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7.jpg><br><br>据传苏-33舰载机可能被中国引进 <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88.jpg><br><br>据称歼11B战机将上舰 <br><br><img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347/2347290.jpg><br><br>海军171防空战舰与江卫II型护卫舰编队航行 <br><br>)
我国已有造航母能力将适时亮相新型尖端武器
时间:2008-5-2310:45:20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想像图
信报讯(记者李剑英)昨天下午,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在向记者通报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会议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去年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首次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我国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这样做的[
阅读全文]
大批采购舰载机背后:中国航母计划已成定局
时间:2008-5-2310:19:08
近期的美国《防务新闻》刊载了中国政府已经与俄国开始协商购买50架SU33K型舰载机的协议。
报道称:这种舰载机是俄罗斯以前设计应用于其打算开工建设的大型弹射航母计划。但是,后期由于俄罗斯经费问题而告终止。
中国此次购买舰载机,和以往不同。中国曾在1994-1996年间相继采购几[
阅读全文]
中国国防科工委承认造航母准备工作进行中
时间:2008-5-2310:10:31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16日透露,中国将自己制造航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进展顺利。
张云川15日上午10时出席人大全会闭幕会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正在研究建造航母,立足于自己制造,“我们不存在旧的航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他说,准备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有很[
阅读全文]
中国国防科工委承认造航母准备工作进行中
时间:2008-5-2310:10:31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16日透露,中国将自己制造航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进展顺利。
张云川15日上午10时出席人大全会闭幕会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正在研究建造航母,立足于自己制造,“我们不存在旧的航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他说,准备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有很[
阅读全文]
历史的抉择—中国的航母梦
来源:来源:网络时间:2008-5-24
与很多朋友一样,以前我是一名大潜艇主义者,或者说不是航母派,幼稚的认为把制造一艘航母以及后续装备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金钱放在制造数十艘军舰尤其是潜艇上将更为适当。简单认为未来海战的格局仍旧是你的军舰发射一枚导弹我的军舰还击你一枚,潜艇则在优秀的静音效果或者是高于自身分贝数[
阅读全文]
![](http://i1.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0F3DT20080731073150.jpg><br>资料图: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准备起飞<br><br> 俄战略轰炸机可能重返古巴的消息,触动了五角大楼的神经,获美空军参谋长提名的诺顿·施瓦茨将军23日发表声明,一方面警告俄不要“越红线”,一方面称美将采取强硬措施回应。俄有关专家称这种反应“不适当”,并且强调说,和美国在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一样,俄罗斯轰炸机出现在美国附近也没有威胁。俄专家认为,俄战略轰炸机有权使用包括古巴在内的别国机场,只要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不反对。而俄空军前任司令阿纳托利·科尔努科夫大将更是对美国反唇相讥,称俄轰炸机出现在美国“肚子底下”,就像美国在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一样,没有任何威胁。 <br><br> 按照科尔努科夫大将的话说,“施瓦茨将军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应该知道轰炸机有权在世界任何地区的中立水域上空飞行,而且美国轰炸机就是这么做的。”当然,这位俄前空军司令也对俄战略轰炸机常驻古巴在军事上是否适宜表示怀疑,他说:“如果假想目标是美国本土设施,根本没必要在其‘肚子底下’部署轰炸机,因为它们会处在普通导弹射程之内。我们之所以装备图-160战略轰炸机,是因为可以在距离指定目标几千公里外使用它们。” <br><br> 俄空军远程航空兵(战略空军)前司令米哈伊尔·奥帕林中将,也对施瓦茨的“不适当反应”表示惊奇。他说:“首先,任何人都没说美国本土目标是我们远程航空兵的打击对象。另一方面,俄美在战略武器领域的现有协议并不禁止俄罗斯提高航空系统的战斗力……利用古巴机场作为中转或者加油基地,也许能提高我们战机在航程方面的能力。” <br><br> 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所所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则将施瓦茨的声明称为“讹诈”。他说:“很多美国军人患有妄想狂,他们想对全世界发号施令,试图把自己的条件强加给所有人。对施瓦茨先生的声明,除了‘讹诈’之外不可能用其他字眼儿来形容。” <br><br> 国际观察家认为,不论是传出俄战略轰炸机要在古巴降落,还是否认,其实都是俄官方有意散布出来的。这样做是为了对美国进行战略试探,看美国对俄罗斯重新展开战略军事部署有多大的容忍性。<br><br><br> <br><img src=http://i0.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1F3DT20080731073152.jpg><br><br>资料图:俄罗斯图-160轰炸机空中加油<br><br><img src=http://i3.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2F3DT20080731073154.jpg><br><br>资料图:俄罗斯图-22M远程战略轰炸机<br><br><br><img src=http://i2.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3F3DT20080731073156.jpg><br><br>资料图:俄罗斯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群<br><br><img src=http://i0.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4F3DT20080731073157.jpg><br><br>美国部署的x波段雷达 <br><br><img src=http://i3.sinaimg.cn/jc/p/2008-07-31/U1716P27T1D514135F3DT20080731073159.jpg><br><br>美国为反导弹防御系统构建的巨型雷达<br>)
俄在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试探美国忍耐性
来源:青年参考时间:2008-7-319:30:34
资料图: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准备起飞
俄战略轰炸机可能重返古巴的消息,触动了五角大楼的神经,获美空军参谋长提名的诺顿·施瓦茨将军23日发表声明,一方面警告俄不要“越红线”,一方面称美将采取强硬措施回应。俄有关专家称这种反应“不适当”,并且强调说,和美国在捷[
阅读全文]
奥运能否让战争走开:中国倡导休战美或拒绝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时间:2008-7-3117:16:40
“中国倡导的休战协议,美国是否会签字,现在还很难讲”
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奥运休战”这个词以高频率出现在国际媒体上,吸引了舆论高度关注。
7月27日上午,上百名中国老将军、老军人聚集北京长城脚下的千年古刹和平寺,发表了“2008中国老兵和平宣[
阅读全文]
伊拉克战争已耗费6480亿美元或超越南战争
来源:中华网时间:2008-7-2914:55:10
美国国会服务机构7月2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伊拉克战争使美国耗费的资金为6480亿美元,已经接近越南战争的水平6860亿美元,而2001年美国开始的反恐军事行动所耗费的资金为859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越南战争所花费的资金。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的军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阅读全文]
既然越南放硬话回击,中国有必要重拳打掉其狗爪PostBy:2008-7-2916:42:00
越南官方报纸放硬话回中国外交部,不惜与中国一战!
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和美国等西方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
阅读全文]
![](http://www.chinaiiss.org/editor/UploadFile/200872911595363.jpg><br> 左侧由上至下依次为余克礼、陈孔立、李家泉、阎学通。右侧由上至下依次为苏起、何思因、杨永明、陈德升<br><br> 在这个两岸谈判的新时代,谈判桌后是两岸政策团队的密集推演和评估。相比于大陆对台政策研究团队的南北之分、泾渭分明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研究团队却要纷繁复杂得多<br><br> 大陆:对台研究分南北<br><br>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郑东阳发自北京社科院 台湾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每逢对两岸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时,大陆涉台问题专家们往往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br><br> 在海协会、海基会首轮复谈时,作为大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研院教授陈孔立自然也忙着应对媒体的采访。记者问陈孔立先生,有人说你们这个团体是中央对台工作的“智囊”。陈孔立答道,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以“研究者”自居,凭借自己的学术良知,把自己研究的台湾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决策者做参考。<br><br> 陈孔立先生的回答,是典型的被海外解读为“南派”学者的回答,不以“智囊”自居,侧重学术研究。<br><br> 南北两派各显锋芒<br><br>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问题研究渐成大陆的“显学”,各种研究机构纷纷出现,各类学者、专家亦崭露头角。在海外,人们一般将大陆的台湾研究机构分为“北派”和“南派”。<br><br> 按照海外媒体的说法,“北派”的立场比较接近中南海,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重大的政治事态发展过程中,表态比较强硬。主要的学术机构有社科院台研所、清华大学台研所、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等。<br><br> 其中社会科学院台研所一直被外界视为大陆台湾问题研究的核心机构,汇集了包括李家泉、许世铨、余克礼在内的不少知名学者,专职从事台湾政治、经济以及和平统一与海峡两岸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多年来为决策层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对策文案。<br><br> 而“南派”的台研机构,大致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上海台研所、福建社科院台研所等等。其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原是成立最早的台研机构,研究人员对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研究比较扎实。加上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习俗相近、言语相通等地缘条件,厦大台研院在掌握和了解台湾资讯、研究和探索台湾问题等方面,被普遍认为比较实事求是,因而赢得学界口碑。<br><br> 多年来,海外普遍把厦大台研所视为“南派”意见领袖和业界佼佼者。“南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陈孔立、刘国深以及上海的章念驰、陈启懋等学者。<br><br> 总体而言,“北派”学者的观点更接近中南海,更侧重于动态性的应用研究,更像“智囊”机构;而“南派”学者更加侧重于基础性的学术研究,被称为“学术上的权威”。 <br> <br>言行备受两岸关注<br><br> 事实上,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学者,不仅在学术上很有造诣,在一些“对两岸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时,也经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一言一行受到两岸三地的关注。<br><br> 2000年4月19日,时任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的余克礼一行应台湾政治大学邀请,访问台湾。没想到这次单纯的学术访问,却在岛内引爆一场“余克礼风波”。据香港媒体报道,余克礼在台表示,反“台独”是大陆一贯政策,一个中国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前提及原则,台湾新领导人如果不接受,两岸关系前景将很不乐观。此外,余克礼还批评吕秀莲在当选后依然发表“台独”言论。<br><br> 余克礼的言论立刻引来亲绿媒体的反弹,吕秀莲更是大表不满,直指余克礼“到台湾做客,却大放厥词,未免太过放肆”。对于这趟原本单纯的学术参访活动被政治化、掀起口水风波,余克礼感到遗憾,他强调此行只是如实地向台湾各界介绍大陆的政策主张,绝对没有如台湾某些媒体所指责的“言行蛮横”等问题。<br><br> 此外,这些台湾问题专家所发表的一些言论,往往被解读为“中央对台政策新思路”。比如2000年,厦大台研院陈孔立教授的文章《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在《人民日报》全文刊载,文章设身处地向台湾民众讲解为何大陆要坚持和平统一路线,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有分析称,这是大陆要主动引导台湾民众思考和平手段的新做法。<br><br> 重大事件预测“精准”<br><br> 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些涉台专家也往往能做出“精准”的预测。<br><br> 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多数民调显示连战遥遥领先,海内外多数学者也普遍预测“连宋配”将大获全胜。但是陈孔立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陈水扁依然有微弱胜出的可能性。他解释说,“连宋”胜算较大,但是仍然有无法估计到的因素存在,最后一刻仍有很多变数存在。<br><br> 果然,陈水扁最终凭借“两颗子弹”这一“突发因素”获胜。岛内有人认为,泛绿如果赢了,陈水扁会效仿尼克松,即当初最反共反华的,最后反过来积极改善关系。但陈孔立预测,陈水扁较大的可能是越来越“独”。事实上,陈水扁在其第二任期内不断推动“法理台独”,也确实如陈孔立所言。<br><br> 当然,这些专家也有预测“不准”的时候。今年6月11日,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在媒体发表文章,就2000年来“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一事,公开向读者道歉。阎学通的道歉事件引起了海内外的讨论。有分析认为,若相关领域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尊重事实,无论预测结果是否准确,民众自然也会体谅。<br><br>台湾:政党喜好影响决策<br><br>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田米心发自台北 谈起台湾的中国大陆研究,必定要论及台湾政治大学的国关中心和东亚研究所。<br><br> 在台湾尚未解严时,只有这两个单位有资格研究中国大陆,当时称“匪情研究”。实际上它们就是台湾“国家安全部门”的组成部分。当年,一个普通人偷看马列的书,就可能依“刑法100条”被抓去坐牢,但国关中心和东亚研究所的人不仅能大大方方地看马列的书,甚至还可以看《毛泽东语录》、看《人民日报》。<br><br> 无论是国关中心还是东亚研究所,都是岛内研究大陆的重镇。早年岛内有关大陆的许多政策,都出自这两个机构。同时也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这两个单位的许多人也不断进入台湾当局的重要部门。<br><br> 大陆研究三分天下<br><br>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地区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台湾的各大专院校与研究单位,纷纷设立“大陆研究所”,如淡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除此之外,许多大学内部原有的研究所,也纷纷设立大陆研究的相关课程,如东吴大学的政治系、淡江大学的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台湾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所”等。<br><br> 一时之间,大陆研究成为台湾仅次于法律、国贸、电机的热门专业,而其中又分“海归派”“本土派”和“第三条路线”。<br><br> 台湾大学是几乎清一色的“海归派”。台大的很多大陆研究学者,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他们往往用国外的理论去分析中国大陆的变化。如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就借鉴德国的经验与欧盟的发展,再加上两岸问题的特殊性,来探讨未来两岸走向。<br><br> 第二种是本土派。其中一支,就是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该派主要从中国大陆的决策背景、文化和思维逻辑去分析,但这种研究方法往往会陷入人与人之间互动所带来的感受问题,比较“不科学化”。<br><br> 所以,清华大学最近这几年所开设的“中国研究”课程,走的就类似第三条路线,即拿国外的理论,然后到大陆蹲点研究。他们走的是社会基层研究路线,偏向微观研究。<br><br> 岛内的大陆研究除了大学系所外,还有一些重要智库。如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等等,都是大陆政策研究的重镇。 <br><br>政党喜好影响决策<br><br> 与早期国关中心与东亚所所处地位的不同,现在台湾的大陆研究系所与研究单位,已经没有以往的显赫地位了。岛内各主要政党很早就在内部纷纷成立或扩充两岸问题的研究单位,如民进党就成立了“中国事务部”。<br><br> 当前影响台湾目前大陆政策走向的,与其说是研究单位,不如说是个人或是随领导者的党派喜好而定。例如1999年的“两国论”,是现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研究计划案;2001年陈水扁提出的“统合论”,则由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推荐;前“陆委会主委”、台大教授陈明通所提的“中华民国第二共和”的“宪法草案”,也曾被陈水扁当局认真讨论过。<br><br> 而目前在马英九当局“国安会”担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咨询委员的专家,多数由长年与马英九私交良好或其幕僚熟识的台湾政治大学学者担任,且多是从美国知名大学毕业的“知美派”国际关系专家,如苏起、何思因。此外,“知日派”的杨永明,以及在大陆有广厚人脉的政大东亚所博士陈德升,也是马英九在大陆政策上倚重的对象。<br><br> 电子媒体扮演“太上皇”<br><br> 要完整了解台湾的大陆政策与大陆研究,就不能不提及媒体的角色,尤其是电子媒体。<br><br> 许多大陆民众都知道台湾的政治光谱分成蓝绿两块,其实台湾的电子媒体也分成蓝绿两块。它们泾渭分明,不但鼓动双方的支持者走向极端,也制约着双方的政治人物及大陆政策。<br><br> 例如在民进党“执政”八年中,许多民进党的政治人物都曾打算改进民进党的现行大陆政策,但这种努力常常遭到来自泛绿媒体的杯葛,如早期年代MUCH台汪笨湖的《台湾的心声》、三立的《大话新闻》与民视的《头家来开讲》。<br><br> 它们不但对那些想要改进民进党大陆政策路线的“立委”、官员,动则以“中国X”、“西进X”来蔑称,更鼓动听众罢免这些“立委”、官员。套句大陆行话说,就是“下指导棋”。这使得在陈水扁八年期间,民进党错失许多与大陆改善关系的机会。因为没有政治人物敢与这些媒体、听众说实话,长期下来,不但民进党的“执政”基础越来越薄弱,而且路线也越来越极端,最后的结果当然是2008年“立委”选举及“大选”的惨败。<br>)
大陆台海智囊团分派:北派强硬接近中南海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时间:2008-7-2911:56:28
左侧由上至下依次为余克礼、陈孔立、李家泉、阎学通。右侧由上至下依次为苏起、何思因、杨永明、陈德升
在这个两岸谈判的新时代,谈判桌后是两岸政策团队的密集推演和评估。相比于大陆对台政策研究团队的南北之分、泾渭分明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研究团队却要纷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