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相撞卫星均服务军方美军方承认计算失误
来源:中国网时间:2009-2-1314:32:44
东方网2月13日消息:据俄罗斯《新闻时报》报道,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与美国卫星相撞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事卫星曾用于秘密军事目的,早在1995年就已报废。而与俄罗斯卫星相撞的铱星主要客户包括美国国防部,实际上也是服务于美军的。美国五角大楼承认,在计算商业[
阅读全文]
俄罗斯牵头打造七国集体作战反应部队抗衡西方
http://www.sina.com.cn2009年02月11日11:07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据俄新社2月5日报道,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当天在莫斯科举行特别峰会。此次会议可能成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大事,因为与会的七国首脑准备将俄方去年提出的、关于组建集体作战反应力量的建议付诸实施,从而把集安组织转变成一个军事-政[
阅读全文]
台军自制JDAM和反辐射导弹对准我最新雷达
2009-02-1116:06:12来源:东方网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9日报道,为了缓解台海两岸紧张局势,美国一直拒绝向台湾地区出售可以用于攻击中国大陆的智能武器。不过,为了满足台军对这种武器系统需求,台湾方面已经研制出了台版的智能炸弹。
报道称,由于美国拒绝对台出售智能武器,所以台军没有诸如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等雷达制[
阅读全文]
假新闻折射真问题:中国海军发展令印度紧张
2009年02月10日11:20:1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一些印媒喜欢负面看中国
中国国内这则假新闻也引起了印度有关专家的关注。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教授谢刚长期关注中国军事问题,他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我读过《南华早报》上的这篇新闻,坦率说,我对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感到吃惊。尽管我并不知[
阅读全文]
如何识别军事假新闻?
2009年02月10日11:24:3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如何识别军事假消息?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成功驱逐某国潜艇”的消息曾经使一大批读者激动不已。然而经有关方面证实,这是一条假新闻。不仅当时护航编队不在所说的海域,就连最初“报道”这篇新闻的那家报纸也不存在。
假新闻疑点多
刚看到这则新闻时,许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非常振奋。[
阅读全文]
淮海战役的奇迹:60万战胜80万背后的秘密
2008年12月15日09:56:11 来源:新华博客
从1948年的11月6日开始,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双方投入兵力空前,共产党60万对国民党80万。
关于这场大战,国民党的历史教材上称为徐蚌会战,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为淮海战役。但战争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逐鹿中原,60万消灭了80万。在此后60[
阅读全文]
。 新华社发 <br><br><br> 新华网南京2月10日电(记者 梅世雄)<br><br>“他活像一个老伙夫。”97岁的开国少将陈茂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60年前活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那一幕。 <br><br> 那一幕,发生在淮海战役最后一天——1949年1月10日。 <br><br> “他进门后,恭恭敬敬地站正,向我敬了一个礼。”忆当年,老将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br><br> 在这场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中,仅66天,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就覆灭了55.5万。 <br><br> 这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 <br><br><br><br> 首打黄伯韬兵团 <br><br> 1948年11月6日,一场酝酿了一个多月的波澜壮阔的南线战略决战,终于启开了大幕。 <br><br> 首战打谁? <br><br> 确定举行淮海战役3天之后,毛泽东就明确指示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清泉)、李(弥)兵团,歼灭黄(伯韬)兵团。” <br><br> 就在黄伯韬兵团准备西渡运河,朝徐州方向西撤之时,南京国防部却命令他等待由海州西撤的第44军。 <br><br> 当44军从东海之滨赶到新安镇时,已是两天之后了。 <br><br> 11月9日,黄伯韬渡过运河,但他不等待后卫的两个团过河,慌忙炸毁铁桥,破坏船只,企图阻止追击中的解放军。 <br><br> 这天晚上,当黄伯韬率领4个军到达碾庄圩地区时,他认为危险已经过去,竟下令部队整顿1天。 <br><br> 这延误的3天,是致命的。 <br><br> 此时,解放军各路大军已悄悄对黄伯韬兵团形成合围之势。 <br><br> “我们抢渡运河,紧追、猛攻黄伯韬兵团。”85岁的老兵黄浩,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30团3营副营长。 <br><br> “到11月11日,我们就把黄伯韬兵团4个军合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南北3公里、东西6公里的区域内。”时任华野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的秦叔谨回忆。 <br><br> 激战到11月22日,陷入粮弹两缺境地的黄伯韬兵团12万人,全部被华东野战军歼灭。 <br><br> 绝望之际,黄伯韬把那支冰冷的小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心…… <br><br><br><br> 围歼黄维兵团 <br><br> 黄伯韬兵团被歼灭之后,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决心来个南北夹击,将徐州守军撤至淮河以南。 <br><br> “可惜的是,国民党军队各怀鬼胎,行动不统一的老毛病又犯了。” 86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时任蒋介石另一支嫡系部队52军副参谋长,“又让毛泽东抓住了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 <br><br> 拥有12万人的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就在这个兵团。 <br><br> 可是,中原野战军却将黄维兵团4个军牢牢包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区域内。 <br><br> “蒋介石派出300多架次飞机飞临双堆集地区,从空中支援黄维兵团。”92岁的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时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但我军阵地与敌人阵地犬牙交错,交织在一起,在空中难以分辨,敌机既不敢扫射,也不敢投弹,只能在空中虚张声势而已。” <br><br> 向守志回忆说:“敌机投下的大量饼干、烧饼、罐头等食品,有许多都落在我军的阵地上,被我们的战士拿来改善生活。” <br><br> 突围无望,黄维只好重新调整部署,固守待援。 <br><br> 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接受杜聿明的建议,由杜聿明率领徐州守军南下,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一同南下。 <br><br> 本想南下去解黄维兵团之围的杜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又陷入人民解放军的层层包围之中。 <br><br> “经过四昼夜的奋勇追击,到12月4日拂晓,我们同各友邻部队一起,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包围在以萧县、永城之间的陈官庄为中心的地区。” 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的秦镜记得,他们的34团在追击逃敌时,从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br><br> 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展开全线攻击。 <br><br> 黄伯韬兵团覆灭23天后,黄维兵团又遭全军覆没。黄维被俘。 <br><br><br><br><br> 活捉杜聿明 <br><br>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br><br> 秦镜回忆,为炸开一个很大地堡,一排副排长陈新,抱住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br><br> 杜聿明等人四处逃窜。 <br><br> 杜聿明因腰、腿有病,渐渐落在了后面。他企图自杀,被副官拼命拦住了。 <br><br> “在我们师卫生所驻地,杜聿明等10多人被通讯员樊正国、崔雪云捉住了。”陈茂辉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副政委,那天正负责后方勤务的指挥工作。 <br><br> 陈茂辉开始审问谎称为“军需处长”的杜聿明。 <br><br> “你是哪个部分的?”陈茂辉问。 <br><br> “十三兵团的。” <br><br> “干什么的?” <br><br> “军需。” <br><br> “不对。”陈茂辉断然地说。 <br><br> “军需处长。” <br><br> “叫什么?” <br><br> “高文明。” <br><br> “这个名字起得不坏啊!你们十三兵团有几大处?” <br><br> “六大处。” <br><br> “你先把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一下!” <br><br> “没想到,就这个问题,一下子把他给难住了。”几十年后,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陈茂辉对自己当年的提问,至今仍感到得意。 <br><br> 为了给他一个坦白的机会,陈茂辉叫人带他到一间小磨房去,还给他烧了一点马肉和马肝。 <br><br> 黄昏时分,在广场的俘虏群中,突然轻声传开来一个消息:“总司令死了!总司令死了!” <br><br> “我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军需处长’趁看守哨兵小便的时候,拿一块小石头敲破了自己的额角。”陈茂辉回忆,他把自己弄得满脸是血,躺在地上装死。 <br><br> “就在这时,敌军工作部门给我送来一张照片,跟面前这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陈茂辉回忆,“我再到卫生所去看那位‘军需处长’。” <br><br> 陈茂辉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br><br> 他没精打采地说:“你们都知道了,何必再问呢?” <br><br> “我再一次看了一眼手中照片的背面。”陈茂辉回忆,“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战争罪犯杜聿明。”<br> <br>)
震撼世界的战争奇迹——纪念淮海战役60周年
2009年02月10日19:54:34 来源:新华网
194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纪念日。在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领导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抵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动淮海战役。整个战役历时65天,歼敌55万多人,解放了长江[
阅读全文]
普京出手:俄罗斯组建独联体快速部队向中国暗示重大玄机!
出处:西陆东方军事作者:akaaaa时间:2009-02-0712:07:17
继2月3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在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后宣布吉尔吉斯斯坦决定关闭美军设在首都比什凯克近郊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空军基地之后,在莫斯科召开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首脑峰会获得一致通过由俄罗斯领衔的该组织决定组建一支快[
阅读全文]
<br><br>)
军报:数据链作战网络将颠覆传统战争理念
2009年02月05日08:43:05 来源:解放军报
内容提要
·历史表明,对传统战争理念的冲击,最有震撼力的当首推具有划时代标志的新武器
·“时间就是军队”。这个战场砝码向谁倾斜,取决于谁具有更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
·真正理解信息化武器的时代特征,需要信息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依赖于知识体系的更新
把世界军事[
阅读全文]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古老的伏击战还管用吗?
2008年11月21日11:04: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伏击战,是指预先将兵力隐蔽埋伏在敌必经之路附近,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区,突然予以攻击的战斗。这一传统战术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0月20日,据俄罗斯国家广播电台报道,约100名俄军内政部士兵乘车在北高加索地区遭到武装分子的伏击,俄军一辆装甲运兵车和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