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ruary23,2005[
阅读全文]
又打仗了。身为地球村的老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忙的军人。从1990年本人离开中国时算起,小仗不算,这回是美军第四次大打出手。头一次是“沙漠风暴”。四十来个国家助阵,五个星期空中轰炸,一百小时地面战斗。美军只死亡269人就达到了战争目的,赢得自二次大战以来头一次大胜,一扫韩战、越战晦气。当时我在英国。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参战国。学生宿舍的“楼长”[
阅读全文]
还我们的人!四月二号,星期一,美国人汤姆一见到我就单刀直入。这位大个子同事平常彬彬有礼,还曾对小老板鲍尔见人不问好表示反感。可今天不同了。南海上空的惊天一撞,余声竟远达我们这个万里之外的办公楼里。你们的人?我们的人还没影呢!我也没客气。那个中国飞行员还没找到?汤姆的口气软了点,好像带了点同情。旁边一位同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汤姆对他[
阅读全文]
一飞机落地的瞬间我看到了积雪。已经是四月。一个小小的担心被证实了。多伦多街头,凛冽的风扫过洁净的路面。CN塔直刺蓝天,为初到的我在这个大都市里导航。世界上最高的塔,最长的街,“最大的书店”……买来第一份加拿大报纸“多伦多之星”,上面说,这里是瑞士人管理的纽约。搭车西游。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各教学楼间以地道相连以避寒冷。新来的人如[
阅读全文]
十九世纪是英国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大家都这么说。于是当今时兴把美国作为出国的第一选择。可惜命运把我拨弄到了英国,赶时髦整整赶晚了一百年。在落脚的第一个城市班伯雷,面对一片乡村式的朴素宁静,我的中国同伴叹了口气:“这地方怎么连幢楼也看不见?”没过多久我到了曼彻斯特。这里倒是有了几栋高楼,但却又黑又旧全没点现代化的气派。这里大陆[
阅读全文]
若论对人类的贡献大小,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算上,我以为没有谁能盖得过英国人。不错,远有咱炎黄子孙发明了指南、造纸、火药;近有老美发明了电能、飞机、电脑;但是英国──那个开车几个小时就能贯穿南北的岛国,却创造了一整套的近代科学、工业和议会民主体系! 除了上帝造人和燧人氏取火,你还能举出比这更重大的“发明”吗?本人在英国泡了几年,却终究[
阅读全文]
1945年8月10日,日本通过中立国洽降。消息传到中国,万众欢腾。日本不是诈降,虽然曾有人这样怀疑过。在中国各地,日本军人毕恭毕敬地向昨日的屠杀对象交出了屠刀。北京清华园里,他们一遇见前往接收的中国官员师生就闪在路边鞠躬致意。不难想象,每个看到这类情景的中国人,都会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从1894到1945,中日之间整整半个世纪的血海深仇终于到了清算[
阅读全文]
一“圣约翰教堂开放日”?硕大的横幅吸引我停住了脚步。来英国刚刚一个星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我犹豫片刻,便怀着一种近乎探险的心情,迈进了天主教堂的大门。“你从中国来吗?”只见右侧一位身材不高但厚实健壮的中年人正冲我微笑。他胸前戴着GUIDE的标志。“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带你参观。”他叫蒂姆·迪恩,在罗马学神学,眼下是他的暑假。领着我[
阅读全文]
记不得那年是十几岁,但记得当时的情景。见到妈妈下班回来,我兴奋地扑过去拦腰抱住妈妈。妈妈却嗔怪地说,看你多大了还和妈妈这样。在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男女须有别,即使儿子对妈妈也不例外。好像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班上男女生界线越来越明显,谁与异性近乎,谁就遭到大夥儿也包括我自己的鄙视和嘲笑。至于各人心里怎么想则是另一回事。进大学后风气才开放[
阅读全文]
一从法国中部出发驱车东行,几个小时后,发现与路平行的已是绿色的河流和山梁。娜塔说,这就快到阿尔萨斯了。阿尔萨斯(Alsace)是莱茵河西岸一个带状区域,历史上曾几度为德国兼并。娜塔的家乡米卢斯在阿尔萨斯的最南端,同时与德国、瑞士两国隔界相望。漫步米卢斯街头,有一种景象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在一些原来空无一物的墙壁上,维妙维肖地画着窗户、阳台、燕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