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长征七号】会逐步替代现有在飞的长征系列火箭。预计到2021年,将承担80%的发射任务,成为我国发射任务的主力。· 东风21D导弹为什么能打突然转弯的航母 解放军在对美军过去20多年间所进行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进行认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卫星是美军与其他国家军队拉开技术差距的关键领域。“美军的指挥、控制、导弹预警、通信、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下午2点开始,长征七号首飞发射试验任务进行了发射前的全系统演练。演练主要进行火箭发射前3小时到载荷与火箭基础级分离后这一段时间内的飞行测量控制,对全航区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验,对所有的技术状态进行固化,确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安全顺利发射。 目前,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已完成了对发射场系统、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6.13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今天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运行的6个月时间内,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系统测试、卫星载荷系统功能测试、星地一体化和地面系统测试、业务应用测试等任务,状态良好,达到研制设计要求。 高分四号卫星地面系统大数据处理创“三新”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时间:2016-06-01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地面支撑系统完成预验收 2016-06-14   6月7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地面支撑系统顺利通过预验收评审。中科院军工项目监理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总体、卫星系统、科学应用系统、测控系统/行业专家以及地面支撑系统共四十余人参加了评审会。评审组组长由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担任。   会上,地面支撑系统常务副总师邹自明、副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名:从日本看德中关系
  桥本隆则/文   笔者的专栏曾经多次提到了德中关系。在安倍首相上台之前,德国与中国关系就已经走得非常近,其实这个近也是由于日本自身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中国有几个重要的选择,首先都是先想到日本,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丰田社长访问北京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就邀请他到中国开设汽车制造厂,但是丰田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在几年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的事件中,美国的一款“蓝鳍金枪鱼”自主潜航器在搜索MH370线索中非常突出,这款深海潜航器通体黄色,安装有自主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整个机身上密布各种型号的大小传感器,可以侦测水下微小的波动,可谓是搜索水下物体的神器。而这样的无人自主深海潜航器不光可以用在民用用途,其实最多的是用于军事用途。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冉承其:  目前,我们在着手打造中国全国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这张网建成之后,今年年底提供试运行,试运行的精度可以到分米级,建成以后的精度最高可以到厘米级,让大家可以感受到从十米一下子到分米级、厘米级的优异的体验服务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举个例子,如果用这个高精度应用服务约车,我们就不需要靠电话来喊最后一百米、最后十米,这个车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科技工作者8100万人,全世界排名第一。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掀起中国创新发展前沿阵地的最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科技工作者”总数达到7000万人,其中有近39%女性工作人员。 8100万科技工作者践行创新驱动战略掠影 更新时间:2016-06-08来源:光明日报 在创新创业的洪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军网西昌6月13日电 陈勃、记者邹维荣报道:12日23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该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与其他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将进一步增强系统稳健性,强化系统服务能力,为系统服务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年05月30日《央视财经评论》两院院士谈创新搞科研如何选对路? 主持人开始第一句话:中国8100万科研人员数字来源。 “中国航天”繁体字图片来源:CCTV新闻节目2016年04月24日34分钟开始有图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