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跋山涉水,只為錄下自然的精彩瞬間。她的音樂融進了山濤,水色,雲霧,耳旁風,住進鳥蟬蟲蛙與蜂鳴。打開感官,和風潮音樂製作人吳金黛一起,狂想舒展的天地世界“森林狂想曲”,“我的海洋”。
吳金黛:「動物也好,人的語調也好,都是這個土地上曾經有過的氣息。作為一個音樂人,我能夠為土地做什麼的話,就是好好創作一些大家[
阅读全文]

简介······ 悠久的中国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在此基础上孵化的中国古典音乐更是长久响彻天籁。中国唱片总公司在中唱的大量古典音乐曲库中,精选出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6张古乐CD,编成了一部现今少有的中国古典音乐「通史」。
这套作品首首经过斟选,均为每个朝代的代表之作,且每首都为当今国内古典音乐的演奏[
阅读全文]
旱天雷嚴老烈曲李家華編曲
香港青少年國樂團
指揮:吳朝勝
《旱天雷》简介:
《旱天雷》是广东音乐的乐曲,最早见于1921年丘鹤涛所编《弦歌必读》,是扬琴家严老烈根据广东戏曲的过场曲《三宝佛》中的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编而成。原曲《三汲浪》的曲调平稳、低沈,改编成《旱天雷》后的乐曲变为活泼、欢快。本曲表达了天逢久旱,人们看到乌云,听到[
阅读全文]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器乐曲,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很多乐曲是由戏曲过场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曲牌演变而来。广东音乐也吸收了江南和北方音乐以及中原古乐的因素,结合本地语言的特点而产生。由于其出现较晚,许多曲目都是由音乐家创作的。
乐器组合早期以二弦主奏、提琴、笛子、月琴、三弦[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去一个GalleryTalk,老外介绍中国艺术收藏,谈到中国艺术品中各种语言,说到《芭蕉叶》,说起中国文人特别喜欢画芭蕉叶,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回答是:《雨打芭蕉》,《风吹芭蕉》沙沙作响,意境啊。。。
真美,古人真有品位,生活是在细微中才能品出味道,意境,世界只用5个感官来欣赏是不够,意境延长美景
《雨打芭蕉》这支曲子,耳熟而不了[
阅读全文]
这些年听不少西洋乐,这些日子突然想听民乐,特别那些伴随自己成长的民乐,这些旋律有很多回忆和温情,和父母手足的,小伙伴的,甚至音乐会唤出当时的天空和街景
我们小时候没法听到摇滚乐,那懂什么Beattles啊,其实也蛮好,这样民乐在我们心里扎下根,就像家乡的佳肴美酒,土香土色,在童年,这些味觉听觉记忆总是伴随着难以复制的愉悦和无忧无论走多[
阅读全文]
瑶族舞曲
管弦乐《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是一首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单乐章管弦乐曲。
据说,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