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攀比的角度来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爬藤还真不如爬体育刺激。爬一爬的加上二爬中出色拿奖的,总有个百分之一。这三几万人如何再分个高下,比如上哈佛的和上斯坦福的谁更牛些,上麻省的和上麻省的谁高谁低,就没个明确说法。而体育,打呗。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一较量就知道了。别说几万人,几个人都分得清楚,叫做冠亚军,金银铜。
[
阅读全文]
相信搞能源的,搞交通的,搞餐饮的,搞零售的,搞保险的,等等都会有很多机会搞到四十万的,绝对不会比IT差哪去。尤其当20%的人去分92%的机会。更不要说这些大公司绝大多数不在那几个拥挤不堪的都市。所以,学任何理工专业都不必担心,上下差不了多少。如果喜欢其实机会更大。文科稍微揪心一点,但只要不是去应付差使混文凭,真学习真喜欢的,也没谁混不下去的。[
阅读全文]
作家谦虚点的说法,以前叫写字的,爬个字的,现在也可以说叫打字的,码字的。也是码工。
但是大家明显觉得此码工非彼码工。因为码只是表象,码什么才是本质。而偏偏码工把什么给省略了。
很多人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人以为码工就是写程序的,这基本等于说过作家就是打字的。不错,作家不会打字在当今社会中很难过。学电脑不会编程序没法干。但是会编程序又怎么[
阅读全文]
起码两千尺的家,中档以上车,工作及为工作的交通时间每周平均五十小时以下,基本可以保证孩子上还不错(三爬以上公校),医疗保险足够,一年最少两次以上外州旅游,衣食基本不问价。退休金可以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等等
这些应该是理想中产的标配。
消费这些标配以后而多出的钱是真正的富裕。在没有达到标配消费之前,挣多少钱不看绝对数,而看到标配的差[
阅读全文]
学医基本上是做职业,个体劳动者。
学电脑可能是做行业也可能做职业。前者要发达潜力要高得多,因为不是个体劳动者。后者是,也就是常言的马工。烙印突破到前者的多。老中基本是后者。学工程的基本都是这个状态,电脑稍微热一点,但是本质是一样的。
工科个体劳动者工薪是不可能赶超医生的。这是行业规则规范的。医生就是更辛苦更有保障。工科是更辛苦并没[
阅读全文]
律师差一点,因为行业垄断性差一些,所以要靠名校来补强。
电脑行业垄断性是最差的,虽然现在已经比以前强多了。所以高薪保证率绝对高不了。马工的高薪普遍性和稳定性也必然不如医生甚至律师。
但是。行业的开放性决定了职业的自由空间。更重要的是不指着挣工资的机会。换句话说,电脑高薪的机会不大,爆发的机会虽然渺茫,相对来说依然远高于医生甚至律师[
阅读全文]
好学校自然有人爬,但是不是那么疯狂和集中。
美国大体上可以分成东北,中北,西部,东南,西南五大块。
中小学公校,平均水平,中北部是最高的。所以私校非常单薄,因为没有市场。而西部是很差的,所以私校成为中产的重要选择。
高校公校,平均水平,中北部也是最高的。几乎每个州都有不错的州大。西部也不错,甚至名声近来更显。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利用[
阅读全文]
一个专业都不专注的,为爬而爬,就不同样担心学校合适不合适,就不担心压力,不仅是学业考试上的,更是将来指望着你领导新局面,你死爬上去的,真担得起吗?就好比当军官,光看到光鲜,整个团队的成就,乃至生命都是你的责任,把握不好你承担得起后果吗?
[
阅读全文]
其实老中是一帮子被筛选出来的偏执型群体。比如会社交爱说道的中国人有的是,只是大部分出国的都不是这号人。人家也不屑于出国,在中国发达的都是这些能忽悠的初中生们。博士硕士什么的都是偏执型思维。在美国找陪审员都不大用,因为缺乏常规思维。说好听点是有创意,有主见。说不好听点,就是不合群,没常识。成败萧何。
[
阅读全文]
大哥大年代,真是一砖砸倒,无有不服。爱疯X出场,反应平平。这就是消费饱和。或者说需求饱和限制了发展。所谓产能过剩就是因此。
在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供不应求是常态。然而工业化以后,供过于求是常态。从鸦片战争到大萧条到一路一带,都是闹这个。
工业化之前,人们的消费期望是30,生存消费是10,生产能力看个人努力资质是12-20。但凡努力多生产一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