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博文
最近在坛里读到爆米花君的蝶恋花<故人>,喜不自胜。回头又去重找了几首她的作品,其中一首苏幕遮,更叫人爱不释手。深感米花君是一位填词高手。能读到她的佳作,真是一种快乐。且看第一首题为的蝶恋花:不共君生前世误。
故向今生,来坐长眠处。
君自倾听侬自诉,
山中只合同朝暮。悔是当时轻别去。
杨柳如何,不解牵衣住?
一出云崖难再顾,
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毛泽东时代的领导人中,不乏能写诗之人。陶铸是其中之一。他不象陈毅,叶剑英,胡乔木,董必武他们写得多,但他根底相当深厚。下面是他写的两首七律。一首写于文革前,悼念柯庆施。柯当时是华东局的书记,陶是华南局书记。第二首写于文革狱中,赠给他夫人曾志的。赠诗后不到两个月,他就被迫害致死了。这第二首现在提得较多,前一首以前提得多,现在不提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下面是河北大学一位叫罗海燕的研究生写的论文,谈诗词的隔于不隔。我认为作者谈得很有见地,特摘要收到小阁楼中来。“隔”和“不隔”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诗的审美标准。隔就是太重雕琢而失自然,求表面的华彩而伤真切。使人读来炫在眼前,但终感隔膜。作者从温庭筠和韦庄入手,写道:“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词人……, 但“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有绝大之不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他在陕北时。抗战后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柳亚子索词,毛就将此词赠柳。柳和了一首,后同送《新华日报》发表。一时和词鹊起,有赞有讽,有叹有劝。现收如下。往事已成历史,回头细细玩读,颇多情趣,亦增感慨也。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忍看那一个个书包,
看了就心如刀绞。
一个书包,
就是一个被窒息的生命;
一个书包,
就是一个被吞噬的欢笑。 曾记得那个黑色的下午,
川北城乡突然地动天摇。
孩子们还在教室里听课,
校舍大楼竟瞬间轰然塌倒。 来不及啊,
来不及揹起书包;
来不及啊,
来不及朝门口奔跑;
来不及啊,
来不及向老师询问,
来不及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8-06-13 12:41:17)

下面是一篇谈诗词格律的文章,原载于北美星岛日报,作者易散。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它文字精练,设喻精当,理说得相当透彻。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几点。
其一,格律是美,是“镂花的灯笼”,不是桎梏。诗不发光,不要怨灯笼。把灯笼踩扁了,诗也不会好。
其二,在尊重格律的前提下,不要死抠格律,使诗没有灵气。当格律真妨碍意境时,让格律通融让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6-08 06:11:39)
丁香半老,
茉莉花期好,
枝上樱桃青似瑙,
小圃蜂飞蝶绕。四时又到春深,
匆匆难作闲人。
多少芳菲天赐,
都归逝水流云。
================
附墨瑞君和作
天涯客老
惟有清词好
欲数离愁如珍瑙*
更见伤心缠绕
镜中眉浅情深,
绛唇点了佳人。
梦里珠帘不卷,
一庭冷月闲云。
(原注:*此处珍字出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08 05:31:49)
中夜牙疼竟不眠,
旋灯依枕读唐篇。
轻吟会得先贤意,
口角噙香痛了然。
1305-433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31 12:25:06)

走!
向着坡后那个家。
不用开车,
不用乘巴,
就这么大步向前跨。
那高远的蓝天,
正打开我壅塞的胸阀;
那温柔的晚风,
正拂去我一天的疲乏。
走!
向着坡后那个家。
忘掉工作,
忘掉规划,
就这么了然无牵挂。
那夹道的樱花,
已铺开烂漫的云霞;
那楼旁的丁香,
正挥舞紫色的火把。
那可爱的刺猬,
拱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已经回国了的Youyou.81去年写过一首五律,咏她舅舅梦见去世的舅母,不胜悲伤的事。贴到坛里以前,曾传给我叫我帮她看看。诗如下:
梦里再相逢,阴阳两泪浓。
凄凉噎话语;悲切起哀风。
岁月多磨难;冥间少丽容。
今生情未了,转世续披红。我读后很高兴地对她说:“五律读毕,写得蛮好,不容易。这首诗第一好在有真情,第二好在成篇,就是说结构完整,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