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博文
(2014-01-17 09:21:50)

昨夜无声至,晨窗独赏时。
素尘真复瓦,玉蕊乍盈枝。
舞态堪寻味;端容惹梦思。
几曾迷五色,清韵是相知。 20140117[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前日在诗友阿留关于音韵文章的跟贴中,我承认曾是一个分不清前鼻音(in,en)与后鼻音(ing,eng)的人。这和方言影响有关。
上海人都知道,上海话里陈先生和程先生是分不清的。问你贵姓,答曰姓陈或程,上海人(包括江浙一带人)必得加一句说明是耳东陈,还是禾口程。因为听者听到的都是“CHEN”的音。我老伴姓程,国内来我实验室的北方人,一直以为她姓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岁晚分中夜,烟花沸子辰。
一天飞艳丽;万户落缤纷。
繁乱疑星舞;喧腾觉马奔。
立观忧喜半,秋鬓待新春。
(诗韵新编十五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对联需要对仗。对者,指上下两句作对,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不同于诗,其句可长可短。较长的对联,常由一些短句构成,短句之间,作者也往往让它们作对,或可称为句内自对。如清代一位文人,到杭州当官,正值八月十八钱塘观潮之时,良辰美景,得意而写了一副对联: 下笔千言,是槐子黄时,木樨香候; 出门一笑,正西湖月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28 09:17:35)
国内正在打虎,打出来的是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长、局长,纪委书记、主任,以及大大小小的反贪局长等等。叹而口占一首。
打虎擂鼙动有真,张弓结网正劳神。
细观大小中华虎,多是当年打虎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近说了黄鹤楼上古人的楹联,顺便上网查了下现在楼上的对联,感到下面三副很堪鉴赏(见图)。一是当代书法家钱君匋先生写的: 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艰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此联叹古赞今,写得很有气势,且古韵浓郁。看那书法,钱先生用了几个古体或繁体字,如僊(仙),寉(鹤)等。 第二副是书法家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上文说了个太白酒楼,这次说黄鹤楼。 黄鹤楼,名楼也。初建于三国时期,后来屡毁屡建。楼以黄鹤名,是因为传说这儿是仙人乘鹤远游的地方,或是跨鹤者小憩之处。咏黄鹤楼的诗不多,因为唐人崔灏写了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七律。李白登楼读之,赞而没再敢题诗,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有了诗仙这句话,后来人登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一上酒楼,就常常喜欢题诗。诗写得好,自然为楼增色,但也有不少故弄风雅的,题些歪诗,反而大煞风景。 且说有一酒楼,名为太白酒楼。太白者,大诗人李白也。李白不但是诗人,还是酒仙,杜甫《酒中八仙》诗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酒喝得皇帝老子都不想见了。 也许在这样的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退休已近两年了,两年来,每周至少三天都还在班上。本想明年全退,偏偏这时我们研究了近二十年的一个课题,取得了大进展。看来明年全退的计划,又势在难行了。感而凑七律一首。
如何退役未能休,偏有佳音出院楼。
假说经年真证实;新篇多绪待绸缪。
传薪喜见迎薪辈;引路甘当识路骝。
已近古稀犹挂甲,征程再赴一年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记得母亲遗体火化后第四天,我们兄妹四人一起去接骨灰。因墓地还未就绪,骨灰盒得先寄放在殡仪馆里。那寄放厅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排排的墙架,从上到下大概有四五十层,每层一格格的小室,排得密密麻麻。不同层面的价格不一样,中间和人等高的那几层最贵,要400多元一年。我们去时,被告知说只有底层和顶层有空位,其他都满了,或有人预订了。最高层最便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