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洛杉矶老朋友聊天,他妹妹有一个三岁的孩子,但不准备再要孩子了。因为要孩子影响工作,他们买了大房子,必须父母都工作才供得起。我问为什么不买个小一点的房子,这样丈夫一个人工作就够了?他说那怎么可以,住房必须要宽敞,要在好区,这才显示人有上进心。你看那些拉丁裔族,孩子多,收入低,所以地位低下。我们不能以他们为榜样。
这是在美国[
阅读全文]
今天的报纸上登载的:
平均美国女性的孩子数量:
白人:1.85
黑人:2.0
亚裔:1.69
西语裔:2.3
文章提到,平均大概1/5女性没有孩子。文章提到妇女教育水平的体高是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们亚裔很有必要重振多子多福的传统。因为有不育的人,能够和愿意的夫妇需要多于2个孩子才能保障总体人口的稳定。具有高等教育的人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有[
阅读全文]
看到这个话题,也想补充几句。
对于我们美籍华裔人来说,看到美国和中国比赛,心理到底站在哪一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站在哪一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对谁错。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美国队里有很多华裔运动员,大家肯定是站在美国这一边。
如果希望把美国真的变成自己的家园,如果真的希望孩子长大不会有Identitycrisis,多给孩子几个兄弟姐妹,为[
阅读全文]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认为是两个。根据自身经验和观察,笔者认为应该是四个。
第一个孩子最费精力,因为没有经验,一切都得学,摸索,一切用具都得从头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都很痛苦,觉得很累,我们也认为养孩子费这么多精力,一个就够了,再多怎么办?
当我们第二个出生后,我们马上发现,天哪,第二个和第一个比起来,简直太容易了。首先,怀孕的反应明[
阅读全文]
在北美生活的中国人,大家是否或多或少的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别人的国家?大家是否或多或少的被种族歧视所压抑?我们都有过以下几种经历和感觉:1。因为我们不是白人,虽然我们一心希望融入主流社会,我们所能够从事的职业大多还是限制在技术行业。管理,政界,娱乐界的行业很少有中国人发展的机会。即使在技术行业,我们职业上的发展也总是受到玻璃屋顶的限制,[
阅读全文]
作者:唵啊吽
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个人、家庭、教会、公司、政府.中国的改革前的社会结构是:个人、家庭、单位(单位即是社团,也是生产单元,也是政府).中国工业化前的农村社会解雇是:个人、家庭、家族(祠堂、同乡会)、皇帝。家庭之上的一层社会结构在海外唐人街依然是华裔主要的形式,如温州人势力的迅速扩大,得力于同乡会(或无形的老乡圈子)。[
阅读全文]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a&MsgID=729540
作者:佚名2007-05-1016:02:17英国某留学生杂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男留学生学业那么出色,而外国女孩却不愿意投入他们的怀抱?
外国女孩不喜欢中国男生,中国男生到底缺什么呢?他们普通缺少“野心”。
中国社科院曾经与美国一家研究院搞过一个联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国男人根本没有什[
阅读全文]
很多人喜欢谈国家国际大事,谈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军事,讨论中国如何未来在经济上超过美国,在军事上打败美国,等等。记得以前自己家里或在朋友家里遇到一些比较会侃的元老,一群人都围着他们聚精会神的听他们布道,仿佛明天就要打仗,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
讨论自己国家民族的强盛确实可以给自己提供不少自信和安慰。不过它有很大的反[
阅读全文]
我在读书的时候,人生目的很简单,埋头学习,搞好成绩,考个好大学,如果可以的话,继续度研究生,博士生,以便尽可能的找个工资高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任何和外界世界接触的机会,成天就是学校-家里-看书-吃饭睡觉。等我上了大学,和世界接触多了,才发现自己的热情不在科技,而在商业。但要转业不是那么简单,更何况因为来了美国,改行要等到在[
阅读全文]
现在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从小抓孩子的各种知识技能训练。在美国的中国人都送孩子学钢琴,舞蹈等等。孩子父母都很累,但大家都认为如果不这样,就让其他人的孩子超过自己的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的成功和杰出。如果父母有名望,社会圈子广,关系多,孩子从小接触的事物就多,视野就广,将来长大后机会就更多。
再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