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32_500x2000/674/ceyfzdn03wExI.jpg><br><br>By Huang Yuhong (LA Photo Salon)<br><br>7月1日下午2:00,展览开幕式同期,大众影廊还将举办一场小型学术座谈会,届时展览部分作者和资深媒体人将与您见面,畅谈各自心中的风光摄影,并为您带来全新的技术和创作理念。目前参与座谈会的部分作者有:绍剑、吴家凯、王小京、李刚、蓝建民、冯凯文等。<br><br><br>这次影展收录了LA摄影沙龙摄友的若干幅作品。组织者并委托我收集一下海外摄影爱好者的想法。我把上次大家的回帖汇总了一下,反馈给了他们。<br><br>这里是我们的回帖,<br><br>1)我们怎么开始摄影的。<br><br>#6说: <br>我的摄影是从傻瓜开始的,当时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不管怎么一个傻瓜总得要吧?LD说了:“你的死活我不管,孩子成长得留个纪念”,结果傻瓜机就买来了。买来后,LD又发话了:“看你整天忙活,到处烧钱,有事没事你能不能玩点其他啥的,不烧钱的?”,我郁闷了了半天,啥东西不烧钱呢,看了又看,家里不烧钱的就这傻瓜相机了----怎么折腾也就把电池多折腾几回,相机不折腾扔家里也是白浪费,所以拿了那没人看上眼的傻瓜相机就拍上了。<br><br>我们多数是从照老婆孩子开始的.<br><br>美国老教授说:<br>相信很多人只是把摄影当作种自我安慰吧?, 自娱自乐,自我慰籍一下,平凡的生活里就拥有了点看似有意义的片断。 <br><br>无忌你是谁?说:<br>每个人都长着一双眼睛去看这个世界,都会看到一个不同的自我的内在世界映像。 <br>就像音乐一样, 不用言语,音符 而用画面,更直观的表达记录你的世界。<br>我摄影就是玩。。 。 没别的。<br><br><br>2)我们为什么拍风光。<br><br>#6说: <br>其实我开始并不是拍风光的,LD对我的期望很高,总希望我能把她拍成仙女,但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破灭之后,最后只能落得个“风光摄影家”的美誉了,呵呵,怪谁呢?一开始总怨机器质量问题,LD就上火了,经常质问我:“怎么还不上牛头!还等啥呢?”,疲于奔命,赶紧上了镜头,烧了钱才发现光靠一个镜头还是没法把小鸟变凤凰,咋办咧?这下漏子捅大了,回天无力,只能请高人指点,高人淡淡一笑说:“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就不会拍点风光啥的吗?”,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返璞归真了。<br><br>Xianren5588说: <br>风光摄影和风光绘画一样,在中国人的艺术中远比西方艺术史中的传统风光画更重要。因为我们的传统哲学就是天人和一。以景抒情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我们讲爱情,可以象Eugene那样拍两块石头抒发对爱情的想象。象八大山人里的枯树可以表达愤怒,绝望,和忍耐.风光几乎可以用来体现我们所有的情感.这种观念在西方艺术里是不可想象的。<br>所以当西方人说风光摄影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自卑.我们的风光比他们的糖水风光更有内涵.<br><br>多见不怪说: <br>首先,因为中年危机:-)<br>然后,到了一些地方,看见一些景色,想留下一些记录或纪念。<br>在此之上,也想通过这个过程,记录一些感受,在我而言,面对宏大的自然,往往起‘感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渺小和消逝感慨。摄影也许是一种企图-试图在博大中寻找自己的坐标、永恒中寻找自己的瞬间、喧闹中寻找自己的安宁。<br>想起钱钟书把作家比喻成下蛋的母鸡。而除了少数有天赋的人(我想起游子明),一般我们都下不出像样的文学,更别提绘画的蛋来。稍微能够容易弄得像蛋的样子的东西,大概就是照片了。因此,弄摄影也是因进入门槛较低而为之。<br><br><br>3)我们在摄影上的梦想是什么?<br><br>Xianren5588说:<br>我们绝大多数的想法就是玩儿.把摄影当娱乐.很少有人梦想靠摄影成名成家.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能玩儿得更轻松一些.能更专注地去拍能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而不是能引起轰动的东西.<br><br>SJMJ说:<br>我觉得我们业余摄影的好处就是没有压力,不用迎合市场,这样说不定哪天就创新了,呵呵。还有,北美摄影群体一个特点就是学历高,不同的文理科背景也给摄影的思路带来影响,这不一定是优势,因为大师的学历都不高,但是个特点。 <br><br>4)和国内摄影圈相比,我们的优势和不足。<br><br>#6说: <br>这里美国地大人少,风光资源相对丰富,而且多少有点“异国情调”,缺的是历史,古迹,文化遗产,东方口味的帅哥美女。<br>而且这里拍照顾忌还特多,拍得不好被人当恐怖分子,色狼,。。。贴得不当还侵犯肖像,侵犯隐私。呵呵,拍照不容易啊。与其这样拍照,还不如不拍。<br><br>5) 如何突破?<br><br>NikonD3说: <br>一个瓶颈是时间.毕竟我们去很多地方都只是匆匆而过,天气光线一类都是老天爷给,摄影是需要时间的。<br>另外,在国内摄影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关系,越来越多的地方封起来售票,票价不是问题,但地方只是9am-6pm,任凭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与光线无缘。这次在云南的最深迷惑就是风景片拍到最后也许就是在比谁去过的地方多,碰到的光线好。再有象上次来LA沙龙讲课的大剧院的御用摄影师,他至少可以在里面拍演出,这些都是非专业人士的瓶颈。<br>突破的角度我们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可能还是需要在技术上突破吧,理论听起来简单,用的时候能够smooth才真到了位。<br>我们的优势之一是有更多机会参与和接触到国外的一些摄影论坛和作品,相对来说我觉得国外的论坛评论更客观,溜须拍马拉帮结派比较少些。他们的优势是更有机会成大师,一方面因为国内摄影方面现在很热但拍得好的比例不多,另一方面又回到人的习惯,一扎堆儿溜须拍马的绝对不少,不用炒都够了,这种大师也许是种悲哀吧.<br><br>Xianren5588说:<br>正因为我们没有什么负担,所以可以比较自由地追求新的手法和新的表现手段.就我自己来说,有一段我比较多的用突出前景,超焦距这种手段.很快的,很多摄友开始用同样的手法来拍.我就开始有意识地避免再用这种手段.<br>另一个创新的方法是忠于自己.设法去表现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某大师曾经怎样拍过.毕竟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是最独特和无法重复的.与其去模仿距离久远的大师,不如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br><br>除此以外,他们可以给我们时间放一个Powerpoint Presentation.建议大家能不能就以上五个问题贴一些得意的作品。我给放到ppt文件里去,注明作者。这是一个挺好的宣传我们自己的机会。我最后会把这个ppt文件也贴到这里。<br><br>谢谢大家的参与。<br>)
2009年7月1日,北京大众影廊里将举办《新经典风光》摄影展,这里展示的作品,和我们常见的风光作品不同:无光无影的山川,雾气笼罩的池塘,甚至是烈日下浑浊的水面、杂乱的草丛,在摄影师看来都可以入镜,而且都拍出了不寻常的韵味和意境。这些摄影师,熟读经典,并对相机性能、拍摄技术烂熟于胸,他们是在循着经典派属于当下的风光作品,也许,这些作品代表着[
阅读全文]
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七月一号在北京要搞了个新风光摄影展。总共只有三十张照片,就用了我们LA沙龙的几张照片。展览过后这些照片还要被他们收藏,并发给我们证书。具体用了那几张,现在我也不太清楚。至少用了Eugene的《秋色》。其他还用了谁的,等我知道了,我会及时告诉大家。
大众摄影的编辑说啦:7月1号的风光摄影展开幕现场,还将有一个座谈会,会邀[
阅读全文]
![](http://www.ce.cn/xwzx/xwrwzhk/rwright/zhzhj/200806/03/W020080603426743570691.jpg><br><br>还有这张著名的蛋彩画.<br><br><img src=http://www.nikdaum.com/news/octny22.jpg><br><br>视线朝向画面的短边是比较现代的一种做法.有意识的打破画面的平衡,利用它来增强画面的张力.<br><br><img src=http://www.designerstalk.com/forums/attachments/photography-competitions/2163d1157052319-portrait-photography-comp-medusa-3-small-2.jpg><br><br>比较一下,<br><br><img src=http://blog.thecanvasgallery.com/wp-content/uploads/2008/09/portraitphotography.jpg><br><br>感觉到第二张的和谐,和后一张的张力了吗? <br><br>我的体会,这种手法不能滥用.看下面这张,<br><img src=http://www.bphotography.com.au/images/woman%20portrait%20photography.jpg><br><br>这张除了色彩形象好以外,构图应该说是比较失败的.最后让我们再看看C80的,<br><img src=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70/3640935443_f53fd63693_o.jpg><br><br>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起码我自己觉得今天学了点东西.<br><br>)
看到C80的片想起聊聊人像构图.说得不对,大虱们指正.
一般来说,侧面人像的目光应该是朝想照片的长边.通过视线把画面添满.比较典型的是周总理的这张著名人像.
还有这张著名的蛋彩画.
视线朝向画面的短边是比较现代的一种做法.有意识的打破画面的平衡,利用它来增强画面的张力.
比较一下,
感觉到第二张的和谐,和后一张的张力了吗?
我的体会,这种手法不能[
阅读全文]
![](http://photosalonla.org/phpbb3/download/file.php?id=16097><br><br><img src=http://photosalonla.org/phpbb3/download/file.php?id=16098>)
LA沙龙讲座中抓了两张.光线很暗.ISO1600F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