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br><br> 6.预订奥运会开幕式座位 <br><br> 萨科齐总统在京逗留期间,胡锦涛主席向他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参加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法国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br><br> 11月27日中午,萨科齐总统在赴上海前,特意前往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参观。参观时,他不断称赞场馆的设计一流,并在设计新颖独特的建筑物前留影。萨科齐对大家说:“我要来出席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请给我预订一个好座位。” <br><br> 7.“兵马俑太伟大了” <br><br> 1974年3月,西安临潼的农民杨志发为抗旱打井,一锹掘出了兵马俑,还有一块上千年的石砖。杨志发老人如今已有70岁了,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来,看望这位发现中国古代奇观的“第一人”,并请其签名。 <br><br> 西安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说,截至目前,已有16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临潼人民对法国并不陌生,对法国人民怀有感情,临潼人民不会忘记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任期间数次来访,并将兵马俑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国总统克林顿来这里参观时曾说,是希拉克力荐他到此参观的,果然名不虚传。 <br><br> 11月25日上午,萨科齐总统乘专机抵达西安,前往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受到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的迎接。萨科齐在西安逗留的数小时中,先后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铠甲坑以及汉阳博物院。在一号坑,接待方破例允许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步入后半部的修复区近距离参观。 <br><br> “太伟大了!”萨科齐总统对赵乐际书记说,“来此之前就知道中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文化集大成的地方就是西安,能来参观兵马俑,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中方的安排和接待。”赵乐际说:“欢迎总统阁下来陕西访问,参观兵马俑。祝您访华成功,旅途愉快。” <br><br> 参观过程中,萨科齐总统不仅自己细听讲解员的介绍,还多次要儿子皮埃尔仔细听讲解,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br><br> 8.外滩散步赏夜色 <br><br> 萨科齐总统11月27日下午抵达上海,对中国东部的这座大城市进行参观访问。在上海逗留的数小时中,萨科齐来到外滩散步。夜幕初降的黄浦江两岸霓虹闪烁,高楼林立,古典与现代并存。 <br><br> 新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次接待了法国国家元首。2006年10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在武汉接待了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并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陪同希拉克欣赏了编钟表演。如今,他又在上海接待了萨科齐总统。 <br><br> 萨科齐总统对俞正声说,上海是座美丽的城市,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赞叹。法国政府希望在上海世博会上设立一个精彩的展馆,希望它能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亮点。 <br><br> 俞正声书记对这位法国贵宾说,上海正在筹办2010年世博会,法国是第一个确认参展的国家,我们对此表示感谢。相信通过与法国以及参加世博会的其他国家的努力,上海世博会一定能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盛会。他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很快,也面临很多挑战,希望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成为上海发展的新支撑点,希望法国朋友在这方面加强与上海的合作。 <br><br> 在进行了一系列会谈、见面等活动之后,萨科齐总统一行于11月27日夜返回法国,圆满结束了他上任后首次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张竹力))
萨科齐首次访华“内幕故事”:动用三架总统专机
2007年12月22日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11月25日至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暂时放下国内的“罢工潮”,率领数十位大中小企业家,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萨科齐总统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从西安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在华逗留期间,萨科齐总统马不停蹄,日程紧凑[
阅读全文]
,双手环抱着段中慧。 <br><br> 12月15日,由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大部队一行95名队员,在出色完成联合国海地任务区8个月的维和任务之后回到广州。 <br><br> 近日,公安部为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记集体一等功的决定,为125名维和队员(其中30名为先遣队员)授戴了“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全国妇联和广东省妇联分别授予防暴队7名女队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125名维和队员“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br><br> 段中慧:防暴队的女警花 <br><br> 这已经是段中慧第二次参加维和任务了。2002年,段中慧作为民事单警参加联合国派驻东帝汶的维和任务,并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今年4月,段中慧成为我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再次踏上“维和”的征程。 <br><br> “与东帝汶相比,海地更危险。”段中慧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我国本次维和部队中唯一一名女行动官,对于被号称“死亡之城”的太阳城巡逻、徒步巡逻等高危巡逻行动,段中慧淡淡地说了句:“我经常去。”今年4月15日,到达海地才两天多,为了提前考察红色高危地区太阳城巡逻点的情况,她带领1名外语队员乘座巴西维和部队的敞篷装甲车,边巡逻,边听取情况介绍,与巴西男队员们一直深入到太阳城居民区。 <br><br> 今年海地康巴音乐节,3万多人的活动现场,段中慧与另外两名警卫到现场进行巡逻。突然,由于有部分人因为有门票却进不了现场与其他人发生了骚乱,当地警方已经打了催泪瓦斯和防暴枪,但还有人把现场的铁门给砸了,有些人受了伤。 <br><br> 眼看着现场失控,段中慧穿着20多公斤的防弹衣与两名警卫爬过了5米多高的铁丝网进入隔离带,有些观众也跟着她爬过了铁丝网,她又爬过了第二张铁丝网通报在外戒备的队员,开着装甲车进入现场维持秩序。 <br><br> 段中慧除了像其他队员一样承担执勤工作外,还兼任联络、翻译等工作。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她,每天需要处理几十份电文的翻译工作,还不时陪同防暴队政委出访友邻单位,负责联络翻译工作,“每天只能睡5个多小时。” <br><br> 据了解,在8个月的执行任务时间里,防暴队员先后参与了太子港地区“惊雷”行动、“闪电之夜”抓捕、抓捕“小砍刀帮”骨干分子等数十起高危和紧急重大勤务,共收缴非法手枪13支、非法步枪25支,军用手雷两枚、子弹、防弹衣、军服等军用装备一批。 <br><br> 5月29日上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在看望第五支防暴队时说,段中慧等7名女队员在维和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称赞她们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br><br> 面对即将到来的45天假期,段中慧早已做好准备:在家待着,陪孩子。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2/22/xin_16212042216256711885817.jpg><br> 4月12日,中国第五支赴海地联合国任务区执行任务的90名维和防暴警察离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华社/袁满摄]<br><br> 王正:用照片“看”儿子成长 <br><br> 据防暴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政委胡运旺介绍,本次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共125人,其中女队员7名,平均年龄29岁。队员中,54人已婚,46人已有小孩儿。 <br><br> 王正就是46名家长中的一位。去年9月25日,王正的儿子顺利生产。正在南海参加重大执勤任务的他未能回到昆明见妻儿一面。孩子出生后,紧接而来的是维和警察的选拔、培训,他在赴海地之前也没能见到儿子一面。直到本次维和任务结束,在儿子出生14个月的日子里,王正见到妻儿的日子只有短短10天。 <br><br> “我都不知道孩子能不能认我这个爸爸,让不让我抱。”王正对于即将见到的儿子没有了往日的自信。 <br><br> 去年妻子预产期前,由于工作需要已经推迟3个月假期的王正,从北部湾刚执行完半年特别任务就往家里赶。那天中午,岳母为迎接风尘仆仆归来的女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饭。突然,一个“不合时宜”的电话打了过来。广东边防总站政委打来电话,站党委一致推荐王正参加总队花都教导大队的选拔考试,要求王正马上赶回去。 <br><br> 一边是祖国的召唤,一边是妻子的期盼,王正左右为难,最终只能带着深深的内疚步出家门。 <br><br> 去年上半年,就在儿子离出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妻子不小心摔了,回到家里一直肚子疼。王正在训练基地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面对怀孕在身的妻子,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只能在训练基地“干着急”。 <br><br> 今年9月25日是儿子一周岁的生日,王正想儿子的心情更为急切。当地时间早上7时(北京时间晚上9时),王正早早打来电话为儿子送去迟来的祝福,看到妻子发来的儿子生日聚会上的照片,“很开心”、“很对不起”。 <br><br> 作为第二分队分队长,王正接到的联合国首个外勤任务:太阳城巡逻。这也成了王正本次执行任务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太阳城被海联团划为红色危险区域。在他带队巡逻之前,还没有中国人进入太阳城进行巡逻。 <br><br> 王正在巡逻前向一同巡逻的巴西部队了解中发现,就在今年1、2月份,有6名士兵在枪战中手臂、下颚等部位被打伤。 <br><br>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作为中国维和部队第一个带队到太阳城巡逻的分队队长,对太阳城的地理环境并不熟悉,“一走进里面,到处是弹孔。”一路是被炮弹打塌的房屋,王正他们进去后,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前后警戒、左右警戒的办法“相互掩护”,即使是为了过一个巷口,他们也需要充分观察后再“冲过去”。 <br><br> 说起太阳城巡逻的情景,“我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想象到那些画面。”王正说。<br> <br> 文毅:炊事员不是职业,是专业 <br><br> 近日,在获得个人一等功的人中,来自后勤分队的炊事员文毅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br><br> “我们的任务不是每天三餐,而是24小时随时待命。”文毅说,因为防暴队员执勤时间不固定,作为后勤保障的炊事员们,每天经常要准备6至7餐。 <br><br> 同时,由于维和部队的食品由联合国统一供应,食品主要以牛、羊肉类为主,“连猪肉都很少。”同时,执勤时单调、乏味的战地食品也让队员们食欲下降,普遍反映“吃不惯”。 <br><br> 为了让有限的食物资源发挥最大用途,文毅他们时常把一种食物做十几种花样。据了解,队员们正常情况下都可以保证吃上三菜一汤,对于病号还会提供病号餐。 <br><br> 今年8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海地检阅维和“荣誉卫队”。根据联合国要求,午餐招待会由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负责。 <br><br> 香味四溢的烤鸡、椒盐虾、牛排、煎饺子和颜色鲜艳的青菜……16道中西结合的中国菜整齐地排列在以潘基文为首的40多名联合国官员面前。 <br><br> 在海地这样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地方,潘基文及其他官员怎么也没想到能在这里吃到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菜。 <br><br> 饭后,潘基文激动地说:“我很喜欢吃中国菜,没想到在海地能够吃到如此可口的中国菜。”同时,潘基文还主动与前来的防暴队其他队员拍照留念。 <br><br> 而文毅他们这时却还蹲在餐车上忙着清理车上的油渍和废水,没能与潘基文合影。“我也很想,可能这一辈子都很难有机会与潘先生照张相。指导员之后过来问我遗不遗憾,我说遗憾,但值得。” <br><br> 链接 <br><br> 今年8月2日,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结束对海地的访问时,称赞防暴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两任秘书长特别代表4次视察中国防暴队,特别代表埃德蒙·穆莱特还亲笔题字褒扬中国防暴队“为推进海地和平进程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br><br> 10月1日,全体防暴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br><br> 11月27日,联海团总警监颁发嘉奖令,使中国防暴队成为任务区9支维和警察防暴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br><br> 中国防暴队营区被维和部队司令和总警监授予各维和警队中唯一的参观示范点。(中国青年报/林洁、吴里扬、李国良、马云龙))
走进凯旋归来的我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7年12月22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维和队员进行防暴处突训练[福州新闻网-解放军画报]
维和女警个个都是神枪手[福州新闻网-解放军画报]
“妈妈,妈妈……”采访现场,已经8个月没有见到妈妈的明明(化名),双手环抱着段中慧。
12月15日,由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大[
阅读全文]
长期准备的战争必然会打响
2007年12月17日中华网论坛作者:sk00001
长期准备的战争,必然会打响。从一战以来的历史看,凡是长期准备的战争,除非弱小一方屈服,或者是双方都有核武器,否则没有不大起来的。一战、二战、越南战争、美伊战争,都是例子。现在大陆和台湾也面临这种情况。自1996年“两国论”引发台海危机后,大陆和台湾都在做认真的战争准备。对大陆[
阅读全文]
布什对叙利亚“失去耐心”
2007年12月21日BBC中文网
美国总统布什说,他早已经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失去了耐心,因此已经不会与后者展开任何实质性会晤。
布什在一次年终讲话上说:他不需要我打电话过去,他非常清楚我的立场。
美国与叙利亚相互指责对方插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事务。
美国同时指责叙利亚支持哈马斯和真主党等反美武装组织。
布什在年终[
阅读全文]
金门人深明大义:大陆只打台独若开战就投诚
作者:佚名
自11月1日起,台当局将再次对金门的部队进行裁撤,不仅将兵力规模压缩至几千人,而且还要降低岛上各部队的编制级别,改为守备队。有分析人士认为,台当局此举不仅具有军事目的,还有浓厚的去中国化意味。
裁军中蕴含去中国化
自11月1日起,原本属于军团级的金门防卫司令部将正式降编为军级的指挥[
阅读全文]
,不但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横加猜测,还将我军参与正常的国际合作称为所谓“中国军事扩张”:<br><br> 中国2007年的动作继续让邻国和国际社会惊奇:反卫星试验;向非洲派遣军队;侵入五角大楼的电脑系统;增加国防预算;扩大与非洲、亚洲、欧洲国家的军事合作。<br><br> 华盛顿的消息人士称美国军事力量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问题上,而在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前立场却飘忽不定。<br><br> 从太平洋司令部到中央司令部,内部人士都有美国抛弃亚洲盟国的感觉。<br><br> “我们美国在亚洲已经很少露面,甚至都不去关心亚洲了。”一名前五角大楼官员评价到。<br><br> 2007年,中国军舰前往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及西欧各国进行访问并参加了联合演习。9月和10月,中国国防部长还与国际政要进行了会面。<br><br> 军费问题<br><br> 2007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了67.9亿美元,提高到449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幅为17.8%。有人跳出来称中国实际的军费是官方公布数字的三倍,而美国政府也一直坚称要求中国提高军费的透明度。但是中国官员马上以美国6450亿美元的巨额军费进行反驳,称美国对此没有资格抱怨。<br><br>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压榨军费开支以保证国民经济建设。”《中国大战略与海上力量》的作者托马斯·凯尼称,“中国当时的领导人认为,重视经济发展从长远看也是获得更大跟持久的军事收益的一种方式,事实证明,中国现在公开的在军事上增加投入说明‘获得更大更持久的军事收益’的时刻到来了”。<br><br> 空间及网络空间<br><br> 中国1月反卫星试验的冲击波震撼了日本美国及整个地区。1月11日,中国用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击毁了一颗过期的气象卫星。中国坦然的模拟了未来在攻击台湾和日本时瘫痪美国侦察系统的能力。<br><br> 今年还有大量中国侵入其他国家网络的指控。<br><br> 6月,中国黑客侵入五角大楼的用于内部机密的电子邮件和普通数据的非机密因特网协议路由器。这些电子邮件系统对于美国军队组织调动部队应对中国进攻台湾时非常关键。<br><br> 德国政府也称遭到来自中国广东北京兰州等地的网络攻击。<br><br> 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间谍历史,但这却被美国政府忽略了。现在是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当时供职于美国领事馆的约翰·卡特奇(John Tkacik)提到,在中美建交的第一年就有一万名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他还提到,中国学生公开承认,原学校和单位的提醒他们到美国后对祖国肩负的任务。他坚信中国留美的学生和学者现在依然希望帮助祖国,而美国却还在鼓励中国学生象潮水般涌进自己的研究机构。<br><br> 非洲和石油<br><br> 2007年,中国向苏丹派遣了一个工兵营,以保护油田及中国投资的石油加工厂。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拉里·沃策尔(Larry Wortzel)称:“这是中国部队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海外部署。”<br><br> 这也是官方首次确认的海外军队派遣。中国曾经在美国侵越战争期间向越南和老挝派出了数十万人的援越部队,但官方从未确认过这一事实。中国在抗美援朝期间派出的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br><br> “但现在西方将面对中国将向海外派遣部队的事实。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将怎样维持和指挥这些部队。”沃策尔说。 <br><br><img src=http://i2.sinaimg.cn/jc/p/2007-12-21/U1335P27T1D477619F3DT20071221073541.jpg><br>美媒体把解放军维和部队参与正常的国际合作称为所谓“中国军事扩张”<br><br><img src=http://i3.sinaimg.cn/jc/p/2007-12-21/U1335P27T1D477620F3DT20071221073542.jpg><br>中国第五批赴利维和部队列队接受检阅<br><br><img src=http://i2.sinaimg.cn/jc/p/2007-12-21/U1335P27T1D477621F3DT20071221073544.jpg><br>中国驻海地维和防暴警察在执行任务<br><br><img src=http://i1.sinaimg.cn/jc/p/2007-12-21/U1335P27T1D477622F3DT20071221073546.jpg><br>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进行工兵锹操表演<br><br><img src=http://i0.sinaimg.cn/jc/p/2007-12-21/U1335P27T1D477623F3DT20071221073548.jpg><br>解放军维和部队分列式受阅)
美国媒体称中国解放军正在扩展势力范围(组图)
2007年12月21日环球网
解放军驻苏丹维和部队进行射击训练
解放军驻苏丹维和部队执行警戒任务
环球时报·环球网:美国《防务新闻》12月17日发表了一篇《中国军队扩展势力范围》的文章(作者温德尔·明尼克),不但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横加猜测,还将我军参与正常的国际合作称为所谓“中国军事扩张”:
[
阅读全文]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突访伊拉克
2007年12月22日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葛怀宇):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1日突访伊拉克,并强调,澳大利亚将在明年6月前从伊拉克撤军。
陆克文当天在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澳大利亚将通过在海湾地区部署海军力量来为伊拉克提供长期的安全保证。他还表示,澳大利亚将继续在澳国内或者是约旦帮[
阅读全文]
 )
大陆专家再向台军呼吁两岸应携手遏制“台独”
2007年12月21日新华网(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1974年的西沙海战,两岸军人曾同仇敌忾。本报资料图
期待对岸多作善意解读
——对台湾军方媒体专论和访谈的回应
【作者】王卫星
“如果要想真和平,就应及时捕捉对方的善意,随时创造和平的氛围;如果不想和平,就会带着敌意的眼光和心态[
阅读全文]
赖斯称台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是挑衅行为
2007年12月22日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12月22日消息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年终记者会上说,美国持续关注台海和平与稳定,她并重申布什政府的看法说,美国认为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挑衅”而且“没有助益”。
赖斯是在年终记者会开场白谈到东亚时,对台海目前情势发表以上讲话。据信[
阅读全文]
军演又闻军号声
2007年12月07日新华网
济南军区某摩步团二级士官张高森没想到,曾经一度遭到冷落的司号手在确山-2007演习中成了团里的香饽饽。
司号手曾经是人民解放军连以上单位负责通过号声传达指挥员命令的特殊士兵,他们能够以一把简单的军号,发出包括起床、紧急集合、火力支援和冲锋等108种命令。
尽管在反映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司号手[
阅读全文]